东南网5月2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丽明 林泽贵)
面向新起点新征程,体育产业如何再次聚势而上,共创新未来?25日,在2023中国体博会重磅品牌活动——2023中国体育产业峰会上,国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体育产业与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学者聚焦“聚势,共创新未来”的主题,围绕体育产业新型业态、体育消费、体育投资、数字化转型、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新思路等热点话题进行思想碰撞,共同探索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对接国家战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体育产业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说。他建议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更加注重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福伟也认为,要持续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以健身、休闲、竞技表演为引领的体育服务业等体育产业核心业态,以高质量的供给满足国内居民的市场需求。
“体育产业应该全面融入和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应着力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彭福伟建议,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构建大格局,重点要“三个融入”:一是融入国家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打造重点领域体育产业增长极;二是融入乡村振兴,培育体育与农、林、渔融合发展新业态,繁荣农村的体育市场;三是融入全球体育产业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组建体育产业联盟、举办体育赛事,提升我国在全球体育产业链中的地位。
我国体育产业早已闻风而动,紧抓战略机遇超前布局。如,京津冀共同打造体育产业六大平台,长三角共建区域体育产业协作载体,广东制定出台粤港澳大湾区三年行动计划等,都是融入国家大战略的实践探索。
数字化赋能
刷脸进入健身房,走进隔间,打开智能屏幕操作界面,便能开始各种抗阻力运动,全程都是人与智能终端的交流,有的甚至还有AI智能健身教练指导……如今,陆续现身鹭岛的这种24小时智能健身房,受到不少年轻人的喜爱。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加速在体育产业渗透和扩散,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方式、供给效率正发生深刻的变革。”彭福伟认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快科技赋能体育产业的进程,推动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体育产业的智慧化水平,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体育赛事中的运用,推动体育赛事模式的创新、技术的变革、效率的提升。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经济师叶定达认为,数字化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弯道超车”的重点发力方向。他建议,要推进体育产业包括体育器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体育产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诊断工作,同时对体育产业典型应用场景、标杆企业做法、成熟行业经验等进行提炼总结和推广应用。
2023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体育总局官网公布2022年度智能体育典型案例名单。安踏、特步、南通铁人等分别以智能体育产品、智慧体育场馆解决方案、智能户外运动设施解决方案、运动健身APP及平台为重点方向的100个企业案例入选,为培育壮大智能体育消费新业态、加强信息消费与体育消费跨界融合提供了样板。
开辟新赛道
自参加体卫融合运动训练,“三高”指标明显好转后,厦门市思明区嘉莲街道莲兴社区居民颜凌果断续签健身课程。
融合体育和医疗的资源优势,共同开具“运动处方”——旨在让慢病患者通过坚持规范、系统的运动,减少对药物依赖的“体卫融合”,既是厦门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探索实践,也为厦门开辟新赛道、丰富体育供给、拓展体育消费空间探索新路。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到现在,接下来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大到强、从有到好、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浙江大学北京研究院研究员侯万军认为,体育产业要想开辟新未来,一定要树立新理念,比如要有大健康、大体育的理念,开放融合的理念,共建共享的理念,“像运动处方、运动医学院就是一种很有意义的理念跟探索”。
据统计,2021年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的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了6362亿元,体育消费支出的平均值为2405元,比2020年增长了11.7%。
多位专家关注到伴随生活方式变化出现的体育新消费、新业态,以及各种“体育+”融合发展而来的新赛道、新模式。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认为,当前,体育与文旅、科技、商业等行业的融合进一步加深,体育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纷纷涌现,冲浪板、桨板、滑雪板“新三板”运动走进越来越多家庭,攀岩、射箭、飞盘等小众运动“出圈”,这些新颖潮流的运动方式大大激发了人们体育消费的新热情。
在北京君得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毅看来,体育用品制造业拥有结构性机会,应当在“规模增长传统制造业+延展市场+跨境电商”“小众体育装备+社群运营”方向发力,体育服务业有系统性机会,可以在“具备IP属性的资产平台”“跨界思维(产品+文旅)”等方向重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