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喜欢打台球的朋友都有一支自己的专用球杆,有时候用习惯了,其他再好的球杆也打不出手感;而有些朋友虽然有了自己的球杆,却感觉用着不舒服,适应期很长,甚至无法给自己带来技术提升,这是为何?今天我们就来分析球杆对技术的影响,以及自己该用什么样的球杆。
首先,我们从球杆配重说起
经常打球的朋友都知道,球杆并不是一条规则的圆柱体,握杆的那头粗一点,击球端细一些,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出杆的稳定性,同时也方让手掌握杆更舒适。那粗的一头必定重量沉一些,而球杆的重量和配比其实非常关键,因为如果后端过于沉重,会增加握杆的负担,影响发力稳定;如果后端过轻,则会导致后端乱晃,影响到前端击球的准确度。
整体重量对击球的影响:重量大,球杆感觉稳,推球平顺力大,击球尾速高,球杆初速度慢,需要增加延伸的发力方式;反之重量轻,球杆初速度高,但推杆感觉稳定性不够,对选手的击球稳定性要求很高,类似斯诺克职业选手的发力,需要大量练习肌肉记忆。
同一只球杆在仅调整重量的情况下,同款的皮头,球杆越轻,皮头感觉越硬;反之球杆越重,皮头感觉越软。所以,在换皮头的时候,大家要注意自己球杆的重量和自己击球的打感去换不同参数的皮头,大致分为H(硬),M(中性),S(软),如果自己的球杆非常轻,再加上皮头是硬性的,打感就会偏生硬。如果实在搞不清楚,就直接选择中性皮头。
重心问题
重心靠前,发力顺,稳定性略差,多数冲球杆相比打杆重心偏前;靠后,击球稳定性增加;所以呢,如果你的发力还可以,但不够稳定的话,可以选择重心靠前的球杆;反之,如果你击球稳定性还可以,但是发力不透的话,可以选择重心靠后一点的球杆。
用大头杆还是小头杆?
这个问题恐怕困扰了大多数台球爱好者,甚至有人打了很多年,还在纠结自己到底适合用哪一种。其实,大头杆优势对于大多数中式台球爱好者毫无疑问是最佳选择,毕竟中式台球的球体直径大约是5.7cm,而斯诺克大约是5.2cm,两者相差5毫米,也就是半厘米,虽然听起来差别不是很大,但是这是直径的数据,这相当于球的整体厚度差了半厘米,所以重量和击球点也差距较大;大头杆的皮头直径大约为12-14毫米,小头杆通常在9-10.5毫米,两者相差2-4毫米。所以,毫无疑问大头杆更适合中式台球,小头杆更适合斯诺克。因为如果你用小头杆击大球,无疑会产生更多的打点误差,所以大头杆更稳定。
那么有些朋友要问了,用惯了小头杆,感觉大头杆打点不清晰,瞄准更困难,这是为何呢?
其实这也是正常现象,因为用惯了小头杆的朋友,在视觉上已经适应了球杆的视野宽度在目标球上的击打点,很多角度球都是依托这个视觉习惯去判断的,自然无法在大头杆上运用自如。于是,有些朋友就坚持用小头杆。那么用小头杆玩中式台球就一无是处吗?并不是这样,小头杆对于出杆的稳定性要求更高,对发力要求更高,一旦你的技术达到一定程度,用小头杆反而会击打更加精准,而缺点就是一旦你技术和稳定性不够,就会导致出杆带塞,打点出现偏移等等现象。所以,如何选择球杆,还要和自身的技术情况结合起来。总之,建议大家如果是新手,技术达到6档之前是可以转大头杆的;如果之前用小头杆很多年,技术水平在6档以上,不建议再换大头杆,而是应该在小头杆中去细化自己的皮头尺寸、配重等参数。
分体球杆和通杆的区别
这是一个分体球杆的常用尺寸,前支为107cm,后把为38cm,加长把15cm,前后支衔接处用螺丝和垫片相接。之所以产生分体球杆主要还是为了方便携带,因为一般的汽车后备箱是放不下一支完整的通体球杆的。
常见汽车后备箱尺寸
常见汽车的后备箱尺寸为1.1米-1.2米,而通体球杆的完整尺寸都在1.4米以上了;即便是分体球杆,前支的尺寸也有1米以上,所以分体球杆的产生基本上就是为了方便携带。而真正的职业选手很少会使用分体球杆,即便是再不方便,也都会使用通体球杆,因为只有通体球杆的力度传导和稳定性是最佳的,并且不容易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