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在徐州市沛县鹿楼镇八堡村举办的“村界杯”彻底火了。自初一到初七,足球爱好者和村民共同参与的8支球队,每天踢一场“贺岁”球赛。
草皮枯黄,温度零下,球员们在场上享受足球,十里八村的乡亲搬着小马扎、带着保温杯前来观赛。球赛还在全网火爆出圈,更有球迷驱车几百公里来观赛,网友亲切地把八堡村乡村足球赛称为“村界杯”。
热烈又纯粹的足球传统
八堡村“村界杯”足球赛的走红,绝非偶然。
八堡村周边的老一辈人,都热爱足球。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八堡村的村民们开始自发举办足球赛。“我的老师那一辈人用布缠成球踢,那时候条件不好,都叫‘踢布蛋’。”八堡村乡村足球赛的组织者之一李居海自记事起,就跟着村里的大人看球,踢球。
沛县鹿楼镇八堡村举办的“村界杯” 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观看
“村里小孩没有不会踢球的,不敢说有多专业,但爱踢球是真的。”李居海记得,农闲时的棉花地、打麦场、林场、树林都能变成孩子们的球场。
村民老贺也对儿时踢球的印象尤为深刻。踢球就在一片树林里,没钱买球鞋就光着脚踢,两棵树就是球门,谁踢中“球门”,大家都会击掌欢呼。后来,他们把废旧轮胎挂在树上当球门,“就算踢得鼻青脸肿,第二天也得来,我们是打心眼里就喜欢。”
设施和条件的简陋,并没有阻挡八堡村村民们对足球的热爱。
1987年,七堡村农民足球队获得江苏省“要塞杯”农民足球赛冠军,并取得了全国第二届农民足球邀请赛的参赛资格。当年,由七堡村、八堡村村民们组成的江苏省代表队,获得了全国农民足球邀请赛的第六名。
这成为村民们最引以为傲的事,在老贺这些村民眼中,踢足球已成为八堡村这一带特有的乡村文化。
足球赛从热爱变成“新年俗”
八堡村所属的鹿楼镇,地处沛县最西部。八堡村附近的几个村,有个有趣的现象——从不缺体育老师。
从上至70多岁的足球教练翟居义、朱信廷,到50多岁的沛县安国中学体育老师胡光伟,再到年轻一代的沛县安国镇中心小学体育老师石明松,他们都在和足球打着交道。
“单是体育老师就有十来位,不少前辈还是省队的足球教练。”石明松告诉记者,附近村里的体育老师都会聚在一起踢球,但始终没有固定的场地。
改变是从2019年开始的,一座相对标准的足球场在八堡村建成。
“一有了场地我就很兴奋,一到周末,就带着村里的孩子去踢球。”石明松记得,场地建起来后,来踢球的人慢慢增加,踢球的规模越来越大,看球的人也多了。
2020年,随着村民们不断地参与,七堡村和八堡村以村为单位组队,在足球场举办了第一场比赛。“上场踢球的球员有30多个,第一年就踢了7天比赛。”
第一年的足球比赛,不分年龄、球技,只要是想上场参赛,都能踢上一番。大家不在意输赢,也没有名次,为的是享受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
就此开始,这场即兴的足球赛在八堡村从热爱变成了“新年俗”,一年又一年地延续了下来。“最初参与的是我们镇上几个村,春节假期就是球赛时间。”渐渐地,县里甚至市里的足球运动爱好者也来到八堡村参赛。
石明松记得,去年有一场比较精彩的比赛,是徐州市老年足球队对阵沛县老年足球队。比赛最后,两队比分踢平,还进行了点球大战。“那场比赛观众特别多,里三层外三层的人感觉都要上万了。”
“星星之火”正燎原
踢着踢着,八堡村足球赛的名气越叫越响。
今年的“村届杯”,球队规模不止于八堡村,甚至不止于徐州市。
早在春节前十几天,石明松就接到了消息:在外打拼的村民们过年回家,大家商议着再踢几场足球赛,借着世界杯的名头叫做“村界杯”。
石明松早早地准备好了比赛用球和分队服,除了上场踢球,他还担任着比赛裁判。今年比赛的火爆程度,超乎了石明松的想象:每天都有许多村民们自发前来观赛,一场比赛结束后,就有村民询问下场比赛的时间。
“老百姓踢球就图个热闹,不要求球技有多高,谁想上场踢球,临时报名也行。”胡光伟已经连续参加了三年球赛,“还有很多青年队、外地朋友想继续踢球,他们早早到了球场。”
球赛的持续走红,也吸引了不少专业球员和球队前来。大年初一,国足队员李昂也来到了比赛现场。大年初六,徐州市足球协会组织了的队伍,与七堡村、八堡村的农民球队进行了一场比赛。
今年,参赛队伍从4支增加到8支,“村界杯”球赛也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
“村民们也不打牌不搓麻将了,他们都骑着车、搬着小板凳来看球。”连踢7天的球赛,早已成为当地村民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
已经参与了两年球赛的老贺,今年没有上场。他在球场观看区架上手机,搞起了直播,为的就是让更多人看到“村届杯”。他的直播间里,画质不算高清,也没有专业的设备和现场解说,但“村届杯”的露天球场、业余球技、火爆氛围还是吸引了上千人观看,老贺在后台收到了不少留言,甚至还有东北的足球爱好者想要加入球赛。
在老贺眼中,举办球赛的初衷是为了足球运动本身,丰富村民生活。“村届杯”火了,他们想让球赛变得“实”一些,从比赛流程的改善再到场地、设备的硬件条件提升,才让更多的老百姓和足球爱好者有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