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我市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全力补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短板,增强人民群众健身意识,提升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努力实现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42%,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为91.5%,每万人拥有足球场1.3块。
我市树立“大体育”“大健康”理念,将全民健身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计划、政府目标考核和文明单位、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创建指标。发挥各级全民健身联席会议作用,定期研究解决全民健身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责任清晰、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
我市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经费投入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预算投入力度。将体育彩票公益金依法纳入年初部门预算编制,统筹用于全民健身事业,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拓宽社会资本投入全民健身事业渠道,促进社会资本参加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将全民健身发展所需项目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优先保障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用地,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荒地等土地建设全民健身设施,支持以租赁、公益出让等方式供地,开发建设全民健身设施。
我市深入推进全民健身人才智库建设,畅通培养渠道,推动体育管理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志愿者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竞技体育科研成果与全民健身互通共享,加大健身指导、组织管理、志愿服务等方面人才的培养供给力度。完善全民健身设施,出台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规范,加强对全民健身重点工程等项目的督促指导。建立全民健身激励机制,对全民健身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