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徐州市体育局在徐州报业传媒大厦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徐州市计划将湖北路体育中心训练馆翻建为市全民健身中心,建设规模1.9万平方米,总投资1.1亿元,建设周期为2023-2024年。发布会同时围绕群众健身“练什么”“去哪练”“怎么练”三个问题,全面介绍徐州市全民健身工作。
满足群众家门口的健身需求
近年来,徐州市加快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民健身场地供给大幅改善,人民的获得感、满意度逐年提升。不过,从总体布局来看,主城区人口集聚、社区集中,群众对健身场所的可及性、便捷性、均等化有着迫切的需求,然而主城区尚无能够满足群众健身需求的市级全民健身中心。
体育中心训练馆位于泉山区湖北路11号,为上世纪90年代“世界奇观”改造而来,建筑内部格局不适于体育项目对建筑空间的要求,且经既有建筑安全排查鉴定,建筑主体结构安全性鉴定等级为Dsu级,严重影响整体承载。综合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的建设要求和群众健身需求,徐州市将在体育中心训练馆原址翻建市全民健身中心。根据规划设计,翻建后的全民健身中心将以游泳为主题,建设包括田径、篮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射击射箭、蹦技、跆拳道、武术、拳击、散打等适宜全民健身项目的场地设施。整个中心以体育文化为基础,打造丰富的体育主题景观,致敬“徐州织锦”,再现锦绣风韵,培养夺锦之才。
“市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后,将有效缓解我市现有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分布不平衡问题,改善老城区市民健身环境,助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市体育局副局长吴南宁告诉记者,全民健身中心的建成有助于形成资源丰富、产业庞大、产品众多的文化旅游集聚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破解“三问”推进全民健身
围绕群众健身“练什么”“去哪练”“怎么练”三个问题,市体育局副局长吴南宁介绍,目前全市全民健身设施9800余处,健身步道1300公里,镇街全民健身中心160个,体育公园9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4平方米,极大满足了群众健身需求,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0.7%。
抓普及,解决“练什么”。丰富文化活动供给,大型活动化整为零,活动赛事向小型化、多样化、线上线下结合转变,让体育活动“碎片化”渗透到群众身边。2022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70场5049人,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360人,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增至43600人,晨晚练健身站点达6600个。全面开展体育社会组织创优行动,基本实现乡镇(街道)体育社团全覆盖。目前,市属体育类社团73家、俱乐部127家均达A级,拥有团体会员800多个,个人会员20多万人。
抓关键,解决“去哪练”。推动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和乡村健身中心建设,打造“10分钟体育健身圈”。2022年,睢宁县、鼓楼区、云龙区、泉山区“四个一工程”(一个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一个3000个座席的体育馆、一个游泳馆或标准室内游泳池、一个3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中心)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全市共有公共体育场地达3.4万个(含学校及企事业单位),逐步完善社区健身“身边工程”,全市新增719套健身路径,新建9个体育公园、42公里健身步道,建成公共体育设施317处。
抓提升,解决“怎么练”。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开展“你点我送”健身服务活动,2022年举行全民健身服务行185场次。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每年为3.5万多人“把脉”体质变化,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目前全市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3.3%。试点建立运动促进健康中心、运动促进健康站、运动促进健康点三级网络,推进“体医融合”,开启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