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结束了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区)名单的公示,全国19个模范县(市、区),城阳区名列其中。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和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为抓手,通过四年攻坚,城阳区七大类38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模范区创建标准。城阳区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全面协调高质量发展,还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等10余项国字号荣誉。
全民健身更便捷
城阳区坚持建管并重,打造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8分钟健身圈”不断完善,累计建成运动公园45处、登山步道400公里、健走步道120公里、骑行道100公里,“三大球”场地每万人拥有8.6个,街道、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91平方米。2018年以来,结合山头公园、河道沿岸整治,在毛公山、白云山、驼船山、女姑山、丹山新建登山步道约15公里、球类场地10片、健身广场11处、健身路径46组;在五水绕城项目新建健走步道20公里、自行车道10公里、健身路径200余组,促进区域内健走步道、沿河步道、城市绿道互联互通;结合城市更新、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城市的“金角银边”及高架桥下等方便居民出入、环境适合地段,新建3处运动公园,89片笼式场地、350组健身路径、151件智能健身器材,更新球类场地和塑胶跑道地面20处,充分挖掘利用城市公共空间。
赛事活动多样化
城阳区坚持便民惠民,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活动体系。连续举办21届市民运动会,比赛时间长达8个月,涵盖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等11个大项、50余个小项,参赛人群覆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以及新市民、外国友人,参赛规模达10万余人。在全市率先举办百场社区运动会,创新比赛形式,将运动会和传统节日、邻里节、体质监测相结合,丰富社区运动会内容。举办全民健身日、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开幕式、全民健身冬季运动会、工间操培训等主题示范活动,每年50余万人次参与。成功举办全国全民引体向上大赛、全国健身操舞大赛、全国啦啦操精英赛、白沙河马拉松、武术锦标赛等品牌赛事。举办“哥德杯中国”世界青少年足球赛、“阳光杯”中日韩青少年足球赛、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足球赛、城阳区CYBA篮球联赛、城阳足协俱乐部比赛等球类赛事,全年举办区级以上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000余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60%以上。
全民健身科学化
城阳区坚持城乡统筹,提高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不断丰富科学健身指导供给,每千人拥有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3.4人以上,健身辅导站点800余个,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赛,每年科学指导20余万人次;开展体卫融合社区试点工作,倡导“运动是良医”理念,构建“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健身俱乐部、社区”五位一体运动促进健康管理模式,惠及群众40万人次,被省体育局、省卫健委评为山东省体卫融合优秀试点项目。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92%,位居全市前列。
贡献社会和城市发展
城阳区坚持统筹协调,推动全民健身贡献社会和城市发展。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扶持体育社团组织发展,在区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体育社会组织65个,其中体育协会23个,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42个,还有“草根性”健身团队达2000余个,大大小小的健身组织成为全民健身新的生力军。开展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活动,共涉及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羽毛球、田径、武术、跆拳道、击剑、轮滑、象棋、围棋、国际象棋等13个体育项目。目前,城阳区拥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数量40个,每万名青少年拥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3个。开展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工作的中小学40所,占全区中小学总数的51%。
发挥全民健身综合效应
城阳区坚持协调推进,发挥全民健身综合效应。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构建“大竞技、大体校”工作格局,建立以体校为龙头、以42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27个市级训练点为依托、以16个社会体育俱乐部为辅助的多元化训练体系,实施“青训共同体”工程,累计为各级国家队输送60余名后备人才,第十八届亚运会获得3金1银,第十四届全运会获得6金5银1铜;第二十五届省运会周期输送237名后备人才,190人次获得奖牌,获得93枚金牌、54枚银牌、43枚铜牌。城阳区构建以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等为龙头、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全区从事体育产业的市场主体700余家,创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4个,1家体育企业成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