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如何“乐活老龄”?对养生迷局怎么看?国医大师分享健康经

   2022-09-05 9980
导读

海派中医因其开放兼容的特质,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活力,随时代进程传承发展。此间,上海涌现出一批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名家,国医大师当前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最高荣誉,更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2022年上海市级医院

海派中医因其开放兼容的特质,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活力,随时代进程传承发展。此间,上海涌现出一批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名家,国医大师当前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最高荣誉,更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2022年上海市级医院“市民健康科普宣传周”和“医院开放日”活动带来《大医精诚,守正创新》线上直播,邀国医大师与分享谈从医路、健康观。



谈老龄化与病:


表现在老年,根子或埋于青年


我国60岁以上人群已超2.6亿,占总人口18.9%。国医大师施杞教授说,面对滚滚而来的老龄化,对中医骨伤科医生来说,关心较多的就是慢性筋骨病。


“以慢性颈椎病为例,发病率在20多年前也就1%-2%,而今则达到20%-25%,发病率不断上升。腰椎病也不低,如今达到25%,50岁以上人群更是达到50%。此外,还有慢性关节病也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 施杞教授说,慢性筋骨病的高发病率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对医疗需求提出新要求,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带来影响,从而也提出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如何更好预防这类疾病。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施杞教授就提出“慢性筋骨病”的概念,并将相关防治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他认为,“慢性筋骨病”这一类病有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年龄很相关,老龄化之后,筋骨衰老,属人体自然退化过程。


那么,可否预防?施杞教授给出三条要诀:青年防伤、中年防邪、老年防衰。


“青年防伤”说的是青年时期要防损伤,比如运动员在青少年期间受伤埋下筋骨损伤,普通人盲目健身造成运动损伤。运动要有度,追求某种效果恐得不偿失。


“中年防邪”说的是外邪,提醒中年人正值拼搏时刻,不要疏于关照健康。


“老年防衰”提醒的是,尽管衰老是自然规律,但可减缓其进程,减少在衰老进程中的疾病的发生,保持身心活跃。


施杞教授提醒,大部分的病不是一天突然发生,而是经年累月形成,表现在老年时期的病,根子或埋于青年,未病先防、治愈后康复、加以重视都很重要。


人不可能不生病,没生病时要注意什么、生病后又该如何?国医大师严世芸教授围绕高发的心血管疾病带市民认识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四个层次——“未病先防、将病救萌、已病防变、愈后防复”。


“未病先防”说的是关注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做好预防,比如戒烟限酒、情绪稳定、作息规律,尽可能不让疾病发生。


“将病救萌”提醒的是如果感觉到胸部隐隐作痛,或到了高发年龄段,要有所警惕,在疾病萌芽状态就予以关注。


“已病防变”就是疾病已发生,但疾病往往有一个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此时心血管疾病患者就要规律随访,忌情绪波动、过度劳累,以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愈后防复”即提醒当前心血管恶性事件的抢救成功率越来越高。比如针对心梗,病人经抢救顺利出院后感觉“难关过了”,其实“关口”依旧在,一枚枚支架植入后,疏通了梗塞的血管,但引起梗塞的根本原因并没去掉,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依然重要。


严世芸教授说,中医治未病思想绵延2000多年,中医智慧在疾病发展多阶段都有意义,总结来说主要是先一步截断,让疾病不要进一步发展。


谈新冠与中医药:


中医药与疫病,值得进一步研究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在中国,疫情防控一线,总有中医药的独特身影。中医药这座古老宝库里,蕴藏着什么与大“疫”战斗的密码?


严世芸教授说,今春这轮上海疫情经历了一段艰苦的防控过程,在此过程中,上海的防控工作很有特点,中医药全程介入、贯彻始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他谈到,中医药工作者在投入临床防治工作的同时,也进行了临床研究,得出不少令人欣喜的结果。比如发现,对高风险人群、重点人群,使用中医药干预后的感染率风险可以减少40%;没有中医药干预的密接人群的阳性检出率是干预人群的3-6倍,提示中医药在感染预防方面的效果。


“上海在战疫过程中形成了多张中药方子。对无症状感染者、高危人群的研究首次证明了中医药干预对感染者缩短转阴时间、降低重症率的效果。疫情严峻时刻,上海市卫健委、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中医药专家每晚会诊重症病例,中西医协作,抢救了一大批老年危重病例。”严世芸教授称,上海中医药早期参与、早期干预的做法,已在兄弟省市疫情防控工作中获借鉴、推广,中医药在疫病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加强研究。


谈养生


国医大师养生经,不约而同谈到“心”


经历疫情,人们更关注健康,“养生”更是成为市场大热、大众关切。


严世芸教授笑言,养生很热,各路人马在说养生,养生节目也多,但其中错误认识也不少,难以一一例举,但可与大众分享一些基本认识。


严世芸教授称,谈中医养生经,绕不开中国文化,中国传统读书人的“四书五经”里有一本《中庸》,其中蕴含着“中和中正、不偏不倚”的养生观。


如何“中和中正、不偏不倚”养生?严世芸教授给出四条建议:天人合、心身合、饮食合、动静合。简言之,天人合讲究人要顺应天时,天人合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规律作息是这个范畴。心身合强调身体、心灵一并关照。饮食合、动静合谈的是生活中的饮食与运动观。


“现在最易将养生观市场化的是饮食,结果就有人推荐去吃一些特别的东西,标榜着可以增加抵抗力、少生病甚至不生癌,这时你就要提高警惕,去想想这是否符合‘中正中和’,是否走偏了?正常的饮食应该是荤素搭配、品类广泛而全面。” 严世芸教授还针对“动静合”谈到,要根据年龄、身体条件选择合适运动,没必要为了炫耀过激运动,“老了,要服老;服老了之后,再不服老。”


严世芸教授还与市民趣说“龟法养生”,供个人参考。很多人印象中的龟是“不动”,其实不然,龟有三大特征。第一,动静结合,龟在岸上可以一动不动很久,但在水里游动很快很灵活;第二,荤素搭配,龟食水草,也吃小肉小鱼;第三,神情淡定,惹它,它会缩入龟壳,待没事后,探出脑袋,伸展四肢。


谈中医养生,施杞教授则分享了五个词:静心、动身、慎食、安眠、有时。


“静心”首当其冲说的是一份人生的心态,在他看来,人要有人生的追求目标,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中国读书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天下之大也非一人也,不要“过分要求自己”,要为国家担当好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的事业,不浮躁,不狂妄。


“动身”是活动范畴,在他看来,尤其老年人不能简单的“静体”,要适度活动。“慎食”“安眠”,说的是饮食不偏、有节制,作息顺时。“有时”有季节、时间的概念,包含生活作息,也蕴含人生的态度,提倡规律化、常态化、平和化。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tywh1688.com/news/show-782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体育文化网CopyrightAll Right Reserved经营许可证编号:翼ICP备2021002403号-1

京ICP备16041510号-5公网安备11011202003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