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从如火如荼的欧锦赛看到中国排球赛事的差距

   2021-08-25 7300
导读

排球星空,与你分享排球资讯与快乐。东京奥运会落幕不久,不少球迷还在处在回味和感慨时,不过十天的时间,女排欧锦赛的战火已经点燃。以往除了对土耳其、意大利联赛有所关注外,对这项赛事并没表现出太大的热情,虽

排球星空,与你分享排球资讯与快乐。




东京奥运会落幕不久,不少球迷还在处在回味和感慨时,不过十天的时间,女排欧锦赛的战火已经点燃。以往除了对土耳其、意大利联赛有所关注外,对这项赛事并没表现出太大的热情,虽有“欧洲无弱旅”一说,但概念中真正能列入强队的还是大多球迷都熟知的几支老牌劲旅。



(2021女排欧锦赛A组,塞尔维亚女排3:0法国女排。塞尔维亚女排接应博斯科维奇独揽20分。)




再往前推,能入流的不过加上早期拥有芭芭拉的克罗地亚队,格林的德国队和内斯里汗的荷兰队,仅此而已。本次欧锦赛共有24支球队参加,规模丝毫不亚于世锦赛,以往在国际赛场恨不得几年难得一见的法国队、捷克队、瑞典队也包括克罗地亚队开始走进视线,原以为这些球队不过是来凑数,但几场比赛看下来,一扫以往固有的粗糙印象,认知开始慢慢被颠覆,这些队伍虽说目前不具备塞、意、俄、土等强队抗衡的硬实力,但绝不甘心“凑数”,每支队伍都有自己的当家球星,球员技术能力并不“菜”,战术体系也相对成熟。一攻、防反打得有模有样,发挥高光时常常能把强队惊出一身冷汗。


几场比赛看完引发一些联想和感慨,在不过如中国几个省大的欧洲,排球运动已成燎原之势,如火如荼,各个国家不仅有自己的联赛,还有名目繁多的杯赛、冠军赛及锦标赛。本次欧锦赛24支球队这个数字令我有些惊叹,就好比在亚洲除中日韩泰传统强队和纯属凑数的越南、印度、斯里兰卡之外,也能看到缅甸、老挝等国家队开始登上亚洲的舞台,但真实的情形是多少年下来,能在奥运和国际大赛亮相的依旧是上述的几支传统强队在捍卫着亚洲的“排球尊严”,就深有感叹,中国女排能在长达四十年的岁月里一直跻身世界强队并十次登顶实在是了不起的壮举,无愧于中国的名片,亚洲的骄傲。



(瑞典女排队员哈克)


球星是一支球队得以生存的资本


听说哈克这个名字之前,我必须承认自己的孤陋寡闻,因为我真不知道天寒地冻的北欧还有女排,包括这次参赛的芬兰等球队。就有些好奇她们是如何开始从基本功练起,如何保证系统训练,如何培养出自己的球星的。见到哈克之后更加惊叹,她在瓦基弗银行取代了赫赫有名的耶斯。银行财大气粗,在里约之后几乎把世界强队的顶尖球员都招入麾下,尤其是朱婷的加入,更让银行志得意满,大大小小赛事的冠军拿了一圈。因此刚听到哈克这个名字时有点晕菜,一向以名气著称的瓦基弗看走眼了吗?怎么招了一员没什么名气的接应。




当哈克在银行打得风生水起时,我对这名小将开始刮目相看,单就进攻能力而言她毫不逊色于前任耶斯,常常打出无视对方拦网的超手进攻,场上表现远超出22岁的年龄,沉稳大气。22岁在我们的习惯意识里更多的还算“新人”,还需要磨练,但放眼欧洲乃至世界,年龄这事和能力完全不能划等号,只要愿意可以一直打到四十岁甚至更长,照旧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要有足够的水平和能力,18岁也好40岁也罢,也会有更宽广的舞台,也挡不住才华的绽放,




欧洲各队都有“哈克”类型的球员,也注定在打法上基本是围绕强力接应展开,有种说法就是看欧洲队其实就是看接应之间的对抗。这种类型的强力接应也是中国球迷长期以来羡慕嫉妒恨的一个心结。个人看法是可以羡慕,可以学习,但大可不必全盘效仿,生硬照搬,这样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得不偿失,“队情”不同,队员身体素质和能力也不同,强力接应可遇不可求。




并且中国队长期以来已经形成自身成熟完整的技战术体系,从郎导执教以来一直追求边攻手必须技术全面并突出进攻能力,“纯保姆”型或“纯进攻型”都难以融进战术体系,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当然如果中国真出现个“哈克”无疑是锦上添花。



(女排欧锦赛C组,克罗地亚女排3:0西班牙女排。)


我们何时能有欧洲赛事的排球范围


欧洲的排球氛围一直令我羡慕,无论男女排(日本也算在内)。正在进行的女排欧锦赛看台上已开始零零散散出现了观众,当然国情不同,出于健康考虑还是建议疫情形势下比赛必须安全进行。好的比赛氛围有助于球队的锻炼价值和球员的成长,这也是郎导强调的由于近两年国家队一直没有高水平的实战,况且她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导致国家队在东京奥运出现了失控局面。




写到这,我想起了两年前在绍兴举办的世俱杯。当时绍兴偌大的场馆里观众席竟然空了大半场,就犯堵的想,如果要看到这么高水平的赛事和这么多的大牌,有几个人能做到眼皮不眨地抬脚就走,飞意大利飞土耳其?能飞的多半不一定喜欢排球,喜欢排球的多半没有“飞”的能力和本钱,只能借着电视手机望洋兴叹。




从1995年第一届中国排球联赛到后来更名的“排超”,客观说中国的排球市场一直冷冷清清,不温不火,硬件软件都跟不上发展,联赛中曾有过过气的大牌外援竟因受不了比赛场馆馆太冷而不再续约的尴尬,有时候感觉中国的排球在赛事组织上纯属为了“完成任务”。只剩下拼搏精神最后一根荣誉“稻草”支撑着中国女排的负重前行。


那届世俱杯进入四强的均是欧洲豪门,因本国联赛热火朝天,热闹非凡,哪怕相当于中国县城“屁大点”的城市都能成为几家球队的主客场,从场馆设施包括队服乃至个人妆容都设计的花里胡哨,常常会让人产生某某明星演唱会的错觉。这些年看了不少欧洲排球赛事,你会发现无论是双休日还是寻常的晚上,场馆很少见到冷冷清清的场面。“有钱”引援固然是一方面,体制和文化是一方面,意大利、土耳其包括德国、波兰等球队这些年能迅速崛起,她们一无“五连冠”乃至“十冠”的荣耀光芒,二无影响几代人的“拼搏精神”激励,但却能云集诸多大牌球星纷纷前往,值得深思。




早在上世纪90年代退役的郎平就已经踏上亚平宁半岛开始续写明星球员和顶级教练的传奇故事,那时的意甲比赛用郎导的话说“拖一条半腿打也能拿个冠军”,可见当时欧洲水平也就那么回事。二十多年过去后,2016年秋天郎平“狠心”将朱婷送到古德蒂门下深造,成为“瓦基弗的女儿”,土耳其的骄傲,骄傲的同时也不由对中国排球赛事的发展开始“操心”。假如我们国内联赛有朝一日也能“花里胡哨”起来,也能让博斯、哈克们哪怕是仅仅是为了“钱”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推动排球运动的发展,才是中国排球走向国际、走向强大的正道,因为球迷们更渴望欣赏到高水平的赛事。



(东京奥运会,中国女排3:横扫意大利队)




当下我们不缺世界一流乃至顶尖球员,朱婷、张常宁。李盈莹随便放到欧洲的任何一支俱乐部都会被当成宝贝,但俗话说花无百日红,趁她们威力四射的光芒尚在,应该加倍珍惜她们有限的运动生涯,把中国排球赛事搞得和欧洲一样热闹,我深信最终受益的不仅仅是中国排球,还有和女排一直不离不弃的广大球迷。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tywh1688.com/news/show-689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体育文化网CopyrightAll Right Reserved经营许可证编号:翼ICP备2021002403号-1

京ICP备16041510号-5公网安备11011202003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