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全国大部分地区把体育纳入中考计分科目,针对考试的校外体育辅导班纷纷冒出。除了一些家长单纯想让孩子有点运动兴趣、强身健体以外,很多人报校外体育培训班都是与考试相关联。一些体育培训机构打出了“运动兴趣+应试提分”的口号;有的还推出了“3个月中考体育提分计划”,为学生配备“中考顾问团队”和“具有丰富测评经验的专业教练团队”,收费不菲。
再科学的科目设计,只要逃不出应试教育的手心,最后都可能变成应试科目。校园体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是减负手段。有专家指出,左脑管的是文化课学习,而右脑管的是音体美,我们加强右脑的负荷,让左脑积极性地休息,可以达到身心两健、内外兼修的效果,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而更重要的是,校园体育可以实现从强身健体向人格塑造的转变。
去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从8个方面37项政策措施对深化体教融合提出了要求,将促进学生在“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中,实现“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目标。体育培训机构的培训完不成这样的任务,因为这些培训都是与分数相关联,项目都是中长短跑、跳绳、乒乓球、羽毛球等单一性项目。或许机构可以较快提高学生体育分数,但不能实现人格塑造,反而会让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而超负荷的培训甚至会带来身体伤害的隐患。
实现从强身健体向人格塑造的转变,还得让体育首先回归到校园体育中来,让体育测试回归运动项目本色。并非所有家长都不懂这个道理,而是校园体育存在的问题让家长不满意,也让社会培训机构钻了空子。
2007年的中央7号文件指出,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一个原因是学校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这些年来,随着对体育的日益重视,大部分学校基本做到了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得以保证,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体育设施和条件仍然受到限制,体育教师的安排设计简单肤浅,或者缺乏科学设计的能力,或者担心学生意外受伤造成被动。像集体球类项目以及各校之间的比赛本来可以取得各种效果,但一些学校并没有积极性。
这就急需以建立学校体育俱乐部或运动队的形式,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体育运动,用体育运动的表现、过程性代替测试。2015年,绵竹中学加入全国体育联盟后,学校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绵竹中学中考体育A等学生至今一直不低于85%左右,优异的体育成绩让家长放心满意。这些成绩的取得来源于体育课内外体系化的训练。
所以,家长们不要再去算“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中考,1分至少就是千人,家长不可能坐视不管。”很少有孩子是全能的,这项科目可能少得几分,另一项科目可能会多得几分,关键要尊重孩子的兴趣。越想让孩子哪一科也分分计较,孩子丢分的可能性会更大。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支持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支持打破按总分录取的模式,促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给孩子们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