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考体育分数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起孩子的体育锻炼。这本是一件令人欢欣愉悦的事,但让人费解的是,家长重视体育锻炼的一大表现竟是争相把孩子送往校外体育培训班。校外体育培训班成了孩子体育锻炼的“正餐”,校内体育反倒成了“零食”。
首先,提高中考体育分数,对于加强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健康教育、体育教育关乎学生未来、国家未来,是我们必须要重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把分数作为体育成效的衡量标准,很容易让大家陷入应试体育的误区,进而把校外体育培训班当作提分法宝。况且体育锻炼非一日之功,考前报培训班加急训练不但会打破体育锻炼的规律,反而有违体育教育的初衷,让学生们把锻炼当作负担。对此,家长们还当慎重考虑,多投些时间精力在孩子的日常锻炼上,而不是轻信那些号称能“快速提分”的体育培训班。此外,相关部门也应当提高警惕,加强对体育培训班的资格审查,引导校外体育培训健康发展。
其次,学校在体育教育方面畏首畏尾,一直存在着流于形式的问题,这也是家长们把希望都寄托在校外体育培训班的一大原因。怕学生在体育课上出问题,怕家长找上门来没法交代,怕学校担不起学生安全保障的责任······于是体育课成了一种形式,孩子们也很难在体育课上尽情挥洒汗水,享受运动的快乐。可是,既然在考核标准上提高了体育成绩的占比,又为什么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把它当作“副课”“陪衬”呢?
学校的顾虑固然有道理,但并非是不能解决的“世纪难题”,归根结底还是思想不重视、行动不积极。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难免有安全隐患,可学校完全可以通过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为学生购买意外保险、体育课上配备医疗救护人员、老师密切关注学生身体状态、鼓励学生主动反映情况等尽早排除并处理这些安全隐患。
总而言之,体育课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来说意义重大,学校不能因为它的形式特殊就投鼠忌器,不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反把体育教育的职责移交给校外体育培训班,让本该是“正餐”的体育课沦为孩子们健康锻炼路上的“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