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荃
翻看大量医书,把养生经写成歌
74岁的张荃是淮安人,从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我的爷爷是老中医,祖上六代行医。小时候的夏天,我躺在院子的凉席上,听爷爷讲解各种药材,奶奶在一旁唱着歌。很小我就会背中医药材名录,也特别喜欢哼民谣小调。”虽然没有走上行医这条路,但她将对中医药的挚爱放进了一首首歌里。
来到南京工作后,张荃在单位也是文艺骨干,她的先生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退休后,他们一起上老年大学,专修声乐,成为老年合唱团成员。在唱歌之余,热心的张荃常常给老友们指点养身方法。一次课间,一名同学向她提议,“你懂中医养身,不如把你的养身经写成健康歌,方便大家记忆,让更多人了解。”张荃心想,这的确是件好事,随后就开始潜心创作。
她把自己关在家里,翻书、构思,“闭关”创作了3个多月,确定了大家比较关心的肿瘤、高血压、颈椎病以及健康饮食等主题,接着开始编写歌词。”编写歌词时,她还收录了不少民间俗语。“为了写出来的歌词具有科学性,我翻看了大量医书。”张荃拿起已经被她翻旧了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一书,向记者介绍说,“这是原卫生部发布的科普类书,民间的一些养身说法,我都翻了专业书籍或向医生求证,才写进歌里。”
对于非音乐专业出身的张荃来说,写歌还是有点难度。不过,在爱人的帮助下,张荃学会了简谱。她从来没有特地坐下来专门做一首歌,而是等灵感来临时,试着想办法去捕捉这个旋律,随手记录下来,再整理到电脑里。否则这突如其来的灵感很可能就会跑到九霄云外。在这个过程中,张荃可能要哼上十几二十次,直到找到自己真正满意的旋律。
虽然没有专业的音乐基础,也没有昂贵的音乐设备,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张荃的创作没有音乐流派条条框框的桎梏,反而有助于她自如地在自己的作品里天马行空。
△灵感来了,张荃说写就写
想在儿童节前将100多首儿歌编成书
除了健康歌外,张荃还写了不少儿歌、公益歌。有时,她还将时下的热点话题都编进歌里。去年,在宣传垃圾分类期间,张荃看到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上门宣传,便创作了《垃圾分类好处多》《蓝绿灰红垃圾桶歌》等一系列歌曲唱给大家听。说到动情处,张荃忍不住给记者唱了一首,欢快的曲调,贴近生活的歌词,让人很容易被她的真挚情感打动。
闲暇时,不少附近的居民都来和张荃一起唱歌、聊天,而她也乐得把自己会的东西教给大家。“只要大家喜欢,音乐可以让人感到快乐。”张荃乐呵呵地说。有一次,老友家新生了一个龙宝宝,想请张荃帮忙做一首歌,留个纪念。“我是龙宝宝,现在我很小,炎黄子孙龙传人,我是小代表。”看望完孩子后,在回家的路上,张荃就把曲子哼好,一到家鞋子还没来得急脱就赶忙记录在报纸上,把曲子发给老友后,老友很是喜欢。随后,张荃萌生了不如把十二生肖各写一首歌的想法,从晚上十点到凌晨两点,张荃一口气就把另外十一首歌都写了出来,客厅里的书桌上,硬纸板堆在了一起。“很激动,睡不着,旋律就在脑海里,就要立即写下来!”
在张荃心中,事事都能写成一首歌,看到什么都在脑海里想一下,如何编个更好的曲子。最近,她正在重新调整之前写的儿歌,“我现在有100多首儿歌,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在今年儿童节之前把这些歌编成一本书,最近正在家里修改呢!”每当有人劝她,年龄大了,悠着点儿的时候,她都大声回复,“我才70多岁,能写到九十九岁!”
△张荃将写好的谱子记录在电脑上
【看一看】
这些张荃创作的歌,贴近生活,朗朗上口,在潜移默化中感化大家,用她的话来说,“音乐比直接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垃圾分类细则歌》
垃圾分类细则多,细则啊再多也不能错。干湿垃圾要分开,各有各的用途。
《垃圾分类好处多》
山也美水也美,美的劳动归于谁,人人有责都要做,那就是垃圾分类。
《拯救江豚的呐喊》
江豚江豚江豚,水中的大熊猫,妈妈、妈妈你在哪?小江豚呼妈妈,为什么我的伙伴会越来越少?
《我是一头小黄牛》
我是一头小黄牛,黄牛一生无所求,甘为做人好帮手,那是黄牛我的追求。
《我是龙宝宝》
我是龙宝宝,现在我很小,炎黄子孙龙传人,我就是小代表。
《笑一笑 十年少》
笑一笑,十年少,笑是一良药,每人每天都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