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二十条提出,优化资源配置,按照有关标准配齐用好满足体育教学和实践需求的场馆设施。图为北京学生在冰场上进行体育运动。CNSPHOTO提供
北京率先作出部署
行动方案着重强调,将积极推进体育考试改革,合理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适时推出体育考试改革方案,推动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是这次改革的最大亮点和重中之重。按照重基础、多样化、强专项的要求,北京将着力构建学段衔接、贯通培养、大中小幼一体化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聚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喜欢体育、热爱体育、享受体育,养成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习惯。” 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表示。
据悉,行动方案对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中小学体育二十条主要针对中小学体育改革的基础问题、紧迫任务和关键环节凝练出了20项具体措施,对学生在校体育运动时间提出了比中央文件更高的刚性要求。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小学阶段每周5节体育课,初中阶段每周4-5节体育课,高中阶段每周3-5节体育课。明确规定,学生课间和午休时间不计入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时间。
鉴于体育学科的实践性更强,受学生的个体条件局限更大。行动方案强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体育运动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配套出台《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涵盖了46项运动项目,进一步丰富课程供给,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运动兴趣和需求。同时,按照“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对不同学段、不同项目的课程提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标准、教学方案和学校质量评价标准,实现一至十二年级全学段课程衔接、整体建构,课程目标明确、学习目标明确、评价标准明确,体现北京特色和首善标准。
行动方案还着重强调,将积极推进体育考试改革,合理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适时推出体育考试改革方案,推动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
体育教改重在落实
中办和国办印发的体育教育改革文件,不仅从全面培养的角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对建立全面评价体系提出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喊了很多年,文件也发了很多,真正落实起来好像总觉得差一点,怎样才能够让这项工作真正落地生根,真正见到实效?”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中办和国办印发的体育教育改革文件,不仅从全面培养的角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对建立全面评价体系提出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文件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本地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谋划,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重视、关心学校体育工作。各地要建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各级政府要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完善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学校体育发展,吸引社会捐赠,多渠道增加投入。
中小学体育二十条强调,将健全教育督导评价体系,将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素质测评情况和支持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情况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逐步将体育考核纳入人才培养和选拔的评价指标体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并作为各区政府和学校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区和学校负责人,依规依法予以问责。把体育工作及其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
据悉,为加强制度保障,教育部正研究修订《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鼓励地方出台学校体育法规制度,为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同时要求各地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健全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探索建立涵盖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试行学生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机制。
推动社会力量办体育
相关文件提出,鼓励学校探索与周边学校、社区等共享共用公共体育场馆,“一校一策”协调解决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实际困难。
我国对于学生体育的重视逐步升级。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各地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小眼镜”“小胖墩”现象反映的普遍性问题,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强化课外体育锻炼、扩大普及比赛活动为着力点,补齐师资、场馆、器材等短板,有效破解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学校体育健康发展。
对照中央出台的文件,中小学体育二十条提出,到2022年,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机制更加健全,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普遍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显著增强,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到2030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达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保持全国领先。到2035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
为此,中小学体育二十条提出,优化资源配置,按照有关标准配齐用好满足体育教学和实践需求的场馆设施。加快推进学校室内体育场馆建设。各区要将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供应计划予以优先保障。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设游泳馆和室内冰场。鼓励学校探索与周边学校、社区等共享共用公共体育场馆。各区要制定具体方案,列出清单并向社会公开,“一校一策”协调解决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实际困难。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苟仲文提出,将“推动社会力量办体育”列入国家体育总局2021年的重点工作。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推动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充分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推动体育设施建设融入各地城市建设规划,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盘活民间资源,培育社会力量提供体育服务,建立和完善政府、社会、市场三者有机统一的协调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