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起初的新鲜过去了,就不曾记录了,但是写字的感觉一直在跃跃欲试,随手写随手拍,随手记,记成为习惯,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让灵感错过,不让飘忽的思绪消失,更多地捕捉老天爷的指示,留下些平时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来的妙语,不亦快哉,写字可以静心,写字可以养生,写字益处多多,也可以成为一种娱乐的方式,搜集零散的时间,制造妙不可言的语言文字,多么有意义。今天就来谈谈态度怎么养生。
态度养生的根本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说好每一句话,以好的态度面对一切,做好一切,每天小心谨慎,日三省乎己,战战兢兢,养好态度就是养好自己,因为所做的所说的都会回到自己身上的,组成自己的命运,平时小毛小病也都是每一天小事言语造成的结果,平时要不说狠话不说大话,不说坏话,不嘻笑他人。
百病由心生,医心则病才能得到根治,医心的根本要有善念,对他人对自己,安慰,安心就能得救,心灵的救赎,而后才是疾病的改善和治愈,医也好,药也好,只是一种工具或者手段,只能摆脱一时的病患。
疾病的生成,特别是慢性疾病,都是心灵的垃圾日积月累的影响,通过精神,通过神经反应到全身相应的脏器,最后导致各种各样的器质性疾病,现代医学或者说西医,着眼于器官本身,利用外力药物,手术啊,各种辅助工具,用于治病,结果并没有改变疾病的进程,甚至是加快了疾病的进程,劳民伤财。
一直以来我有个观念,要从根本上治病,就得找到这种病症所引起的因,从根上截断,疾病就成了无根之水,无本之木,最终无疾而终了,这根本就是各种负能量的情绪,心理疾病,躯体疾病其实没有根本的区别,只是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而已。
我觉得这不是唯心主义,心灵的改变通过神经递质的改变最后造成不同脏器的改变,治病的原理应该也是从心灵的改变开始,把负的改变变成正的改变,反向而已,重新达到平衡,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结果上折腾。
我们老祖宗老早就知道上医治未病, “上医治未病之病,谓之养生;中医治欲病之病,谓之保健;下医治已病之病,谓之医疗。”用后现代医学的说法,“上医”属于养生学,“中医”属于保健学,或都叫预防医学,下医才是今天理解的医学。
态度养生学,一门不吃药,不手术就能防病治病的学问,通过态度的调整达到养生的目的,态度决定高度,心灵决定财富。
态度养生三要素,睡好,吃好,态度好,睡好是根本,睡眠是生命续存的充电器,良好的睡眠是良好精力的保障,也是好态度的前提条件,睡好才能吃好,所以睡眠是态度养生的第一要素。
养生是一种思想境界和情愫的反应,故应首重养性。可以总结为三句话:1.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2.养生是一种生活状态;3.养生更要注意生活细节。这三条要融会贯通,融为一体地应用。
要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人获得生命,存活在社会,短短几十年,多则百年,所以要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具有生活激情和情趣,既要丰富自己,又要淡泊名利、诚信豁达、宽厚待人,积极应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具有精神活力,积德、行善、奉献,切不可悲观厌世,或愤世嫉俗、暴戾相向,危害自己,为害社会,或成为社会的寄生虫。热爱生活、知足常乐,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怡然怡然自得,泰然处世。
而生活状态,是个人态度、思维理念等精神层面的活动,在躯体形态上的体现,精神萎靡不振,则会未老先衰;如果倚老卖老,就会老态龙钟;行走时要昂首挺胸;穿着上要整洁得体,勤修边幅,不要蓬头垢面、邋里邋遢。给人一种精气神和健康的美感,也给自己增添一份生活信心。如能看得见、走得动、吃得下、睡得着、有思维、能交流,或者尚能为家庭和社会做点有益的奉献就很不错。不宜过分奢求儿女亲人或社会的照顾,应坚持体现一种坚强生活的态势。
还有生活细节,即包括吃、喝、拉、撒、睡和衣着打扮,甚至人际交往、礼仪、情爱性爱方式等诸多方面。饮食要讲究,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冬季宜忌,护肝、养心、健脾、益肺、补肾,咸淡与冷热适当,防止过于饥饿或饱食,主食与各类菜蔬,应当煮食或合理烹调,软硬或稀稠适度,各取所宜,餐后漱口,且不宜马上睡觉。睡眠宜先睡心,后睡目;睡前不可谈天说地;讲究睡眠姿势,头南脚北,顺应地球磁力线方向;就寝熄灯,寝而不语;冬宜冻脑,卧不覆首;裹兜暖腹,解衣而寝。晨起锻炼应避雾;早餐最宜喝淡粥。发宜常梳,脸宜多洗;空腹不宜洗澡,浴后注意保暖。
态度不仅能养生,而且是养生的根本,没有态度,谈养生养生只是无米之炊,无本之木,这是我们态度养生学的核心理念养身养心保健,同时又是心灵导师,通过改变生活的态度,在潜移默化中,调整你的身体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哪些态度可以养生,哪些态度会致病,我们将通过本书系统地讲解,通过日常生活,具体的研习实践,从根本上达到养生的目的,既养身,又养神,养心,从形神合一上,改变一个人,获益终身,指导一个人行为处事,帮助一个人如何摆脱纠结的心魔,在恬淡无为中,化解各种烦恼于无形,保持身心健康,为人生目标的践行保驾护航,态度养生学,不是什么高深的科学,只是在日常生活的零零碎碎中,微微调整态度,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