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与养神
“药养、食养皆不如神养”,一定程度上来讲,养心即为养神。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养“心”的重要方面。惟正其心者方可修身养性,只有把心态摆正,多一份平和,多一份宁静,少一分大喜,少一分大悲。正如《养生长寿诗歌诀》提倡的“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生活中我们不可能避免各种情绪的产生,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在应对情绪发出时,学会将其控制在一定程度内,过度宣泄情绪便会伤及自己的身体。比如过度的喜悦会伤及“心”,过度的愤怒会伤及“肝”,思虑想法太多会伤及“脾”,过于悲伤会伤及“肺”,过于恐惧会伤及“肾”。
中医养生向来提倡淡泊清静,对事情“看得开,想得通”,就是在避免情绪的过度起伏。当我们身处某件事情时,过多的考虑自己的内心,困在情绪的泥潭中而迷失了处理事情的方向,如此反复,情绪的不断累积而最终爆发。有些时候跳出问题本身,以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养心与窒欲
“养心”的另一种方式就是“窒欲”,即抑制贪念欲望。人应当有少量的欲望,能够激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事业而不懈奋斗。切不可贪欲太过,所欲不遂,想要得到的东西没能满足,可能导致我们生理或心理上的变化,久而久之也会诱发各种疾病发生。
养心与修德
古人认为,“修德”也是一种“养心”之法。《周易》有云“仁者寿”,修德之人因其有良好的品德,行君子之风范而健康长寿。看来养成良好的品德不仅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对我们的身心有益。
“养心”的目的其实在于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的看法,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多一些 “佛系心态”,减少因琐事而对心神的扰乱。再把养心与养身结合起来,做到完整的养生,才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撰稿:刘启予 徐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