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破解“去哪儿健身”难题 国务院要求各地盘活空闲地、边角地

   2020-09-27 5460
导读

 高楼大厦密密麻麻,却难以找到一块合适的健身场地。近年来,民众越来越注重追求健康生活,但去哪儿健身依然是一个难题。  9

               高楼大厦密密麻麻,却难以找到一块合适的健身场地。近年来,民众越来越注重追求健康生活,但“去哪儿健身”依然是一个难题。




  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等议题。会议要求,各地要盘活空闲地、边角地等资源,“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向公众开放的多功体育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球场等”。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已有多个重要会议聚焦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问题。“一定要从国家顶层到省、市、县、乡、村层层抓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布局健身圈,解决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落地难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冯建中日前建议。




  “盘活空闲地、边角地等资源”




  “顺应群众需求,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既能增强人民体质,也有利于撬动健康产业发展和消费扩大。”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




  近年来,全民健身活动受到重视,相关场地设施也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与居民“爆发式”增长的健身需求相比,我国健身场地设施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利用不充分等矛盾依然突出。




  记者注意到,为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国务院常务会议去年8月就曾提出加大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体育设施,保障合法权益等措施。今年5月8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议题也是“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9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重点建设好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各地要盘活空闲地,边角地等资源,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向公众开放的多功体育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球场等。”




  会议还提到,简化健身设施建设审批,新建居住小区要按规定配建健身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建设和交付;既有小区要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建设健身设施。




  据了解,空闲地、边角地包括公园绿地、城市疏解腾退空间、老旧厂房等,被称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亟待重视的“金角银边”,也被视为打造“15分钟健身圈”的重要资源。




  记者注意到,各地在充分利用“边角地”方面有自己的探索。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中心城区,政府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可以为足球、篮球、游泳等众多运动项目提供场所。




  据广东省政协常委王禹平今年介绍,广东探索在“绿道”模式,目前已建成连接全省21个地市的1.8万多公里完整、连续、可达的绿道网络,为群众提供了绿色健身休闲场所和人行通道。




  充分挖潜利用城市公共体育健身设施




  这次会议提出,加强政策协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各地可在符合相关规划前提下,以租赁方式向社会力量供地,健身设施建成开放达到约定条件和年限后可协议出让。充分挖潜利用城市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推动进一步向社会开放。




  关于“挖潜”和“开放”,在今年5月全国政协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上,多名委员提建议称,要创新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完善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设施管理和收费等配套政策,鼓励现有场馆有序向社会开放,破解资源闲置问题。




  记者了解到,以学校体育设施为例,目前我国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程度还不够,而日本98.8%的学校体育设施都对外开放,这说明我国城市“挖潜”的空间还有很大。




  为何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进展缓慢?据悉,在许多地方,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的建设缺乏统筹规划,未有效整合、综合利用。




  全国政协委员李有毅建议,应由区(县)级政府牵头,统筹教育部门、体育部门、社区委员会形成联动机制,科学统筹推动这一工作,制定公益性收费标准,免税并专项用于场馆维护、日常管理以及购买运动意外伤害保险,解除学校后顾之忧。




  针对政策落地难问题,冯建中则建议,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梳理审视现行的政策法规,并由自然资源部牵头多部门配合落实好“多规合一”。“一定要从国家顶层到省、市、县、乡、村层层抓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布局健身圈,解决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落地难问题。”他说。




  推进“互联网+健身”,支持线上运动平台发展




  此次疫情发生后,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成为社会共识,但疫情下如何“宅出健康”?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推进“互联网+健身”,丰富线上线下结合的全民体育活动,支持线上运动平台发展,带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居家健身和网络赛事活动,拉动相关消费。




  实际上,在疫情发生之前,随着运动健身成为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通过App记录管理运动健身习惯已经在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的大趋势。




  有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居民用于个人健身的消费每年以30%的速度增速,明显高于全球的20%的平均速度。在传统健身机构快速发展却依然无法满足人们健身需求的情况下,“互联网+体育”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缺。




  记者注意到,此次疫情进一步加速了体育产业线上与线下的融合,这一趋势在体育培训、健身休闲、场馆服务等业态中尤为明显,线上培训、直播健身等新模式快速发展,培育了体育消费者线上的消费习惯。




  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文给各部门分工。今年2月,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彭维勇曾表示,体育总局将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推动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体育消费服务,支持以冰雪、篮球、足球、赛车等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智能体育赛事发展。




  “这些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的不断增长对体育产业的发展一定会有更大促进作用。”他说。(记者 胡明山)


   转自:南方都市报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tywh1688.com/news/show-583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体育文化网CopyrightAll Right Reserved经营许可证编号:翼ICP备2021002403号-1

京ICP备16041510号-5公网安备11011202003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