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
广西实施健康广西体育惠民工程新闻发布会
一起来看
▲发布会现场。
政策保障全面健身
广西先后出台了《广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关于加快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广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2017-2020年)》等系列文件,建立了检查评估制度、表彰奖励制度,明确任务导向,强化任务落实。
坚持多方联动,充分协调全民健身厅际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印发了《广西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推动体育改革发展,出台实施《〈关于深化体育体制机制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改革任务落实清单》等文件,在政策资金上予以保障,对推动实施健康广西体育惠民工程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体育融合发展多元化
广西编制实施全国首个省级政府指导文件《关于加快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实施八个方面98项重点任务和项目,在全区范围开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取得阶段性的成效:
◆国家体育总局向全国发出肯定性通报,并安排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和全国群众体育干部培训班在广西举行,推广我区经验和做法。
◆国家体育总局与自治区政府的签署共建广西体育强区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了7个方面52大项具体任务和项目清单。
◆广西获批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目前已建成32个“国字号”体育旅游和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全区已建立400多人的“体医结合”医生队伍,推广应用运动处方。
◆找准“体育+扶贫”的“着力点”与“切入点”,制定多元扶持与资助政策,打造了马山县攀岩小镇、百色市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举办了广西第一届寿城吸氧操比赛,打造“生态贺州·长寿胜地”名片等系列活动。
▲8月23日,2020中国·东兰山地自行车赛开赛。广西日报记者 廖庆凌 通讯员 陆玉勇 摄
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一是积极筹措资金,完善群众身边体育设施。
2016年以来,筹措了约12.31亿元的建设和补助资金支持建设超过5000个体育场地和设施;推动北海、贺州、贵港市成为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开展体育扶贫,推进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文化体育设施项目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体育设施配置。
截至2019年底,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81平方米,提前一年完成国家和自治区“十三五”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平方米的目标任务;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100%;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达100%。极大缓解了“群众去哪儿健身”的难题。
二是推动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提升开放服务水平。
积极争取中央资金,2016年以来,广西公共体育场馆获得中央扶持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奖励资金4.3887亿元,支持广西大型体育场馆开展免费低收费开放工作,免费为群众健身提供场地、培训、国民体质监测等。目前,全区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率为100%。
广泛开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
广西持续开展广西体育节等老牌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不断打造新的品牌活动:组织和开展广西“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系列活动、“奔跑吧·广西”生态马拉松系列赛等多元活动,带动和鼓励各地市开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
2020年,创新开展线上体育培训和活动,引导群众强身健体,积极应对疫情。其中,创新开展“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系列线上活动,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肯定。截至2019年底,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1960.46万人,比例达到39.8%,较“十二五”时期增长了4.89%。
体育健身指导常态化、专业化
一是完成了广西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和机构成员调整,2016年以来,自治区本级培训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骨干人员超过1000人次以上。
二是开展国民体质监测进区直机关活动,指导各市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完成了在职机关公务人员、企业人员和农民及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县(市、区)小学至高中的在校学生47904人的监测样本量。
三是举办体医融合开具运动处方培训班、基层体育工作者和健身爱好者公益培训班,累计培训医务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及健身爱好者3万余人。
▲
8月8日,第十二届广西体育节主会场活动在南宁市李宁体育园举行,市民在进行国民体质测试。广西日报记者 周军 摄
完善全民健身体育社会组织
首次将自治区级单项协会秘书长以上职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竞聘。组织广西体育总会和自治区级单项体育协会开展换届工作,引导推动建立健全各级体育类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等多种方式扶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品牌化发展。
截至2019年底,自治区、市、县(市、区)体育社会组织已逐步形成“3+N”模式,90%以上的城市街道、80%以上的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全区各类社会体育组织达到2244个,其中自治区级体育类社会组织总数达127家。
加大宣传力度
持续加大与中央驻桂及自治区主流媒体合作力度,深化“体”“媒”融合,借力主流媒体的平台和融媒体的优势,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宣传,传播体育价值,普及健身知识,弘扬健康新理念。
2016-2019年广西体育系统在市级以上媒体累计发稿超过9万篇(条),其中国家级媒体发稿近2万篇(条),媒体发稿数量每年都有明显增加,极大地提升了广西和广西体育在区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有力推动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特别是2020年“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系列线上活动,参赛、浏览和观看的总参与人次超1.19亿;2020年广西首届线上亲子运动会,参与人数累计78.9万人次,注册家庭50317个,抖音话题播放量达76万次,在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8月21日,在南宁市一小区公共运动场上,孩子们正在进行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锻炼。广西日报记者 徐天保/摄
发布会答记者问(摘选)
问:广西开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请问下一步工作是如何计划的?
答:从2017年开展深度融合试点工作以来,我区建设了一批具有广西特色的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先行地区项目。今年,还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加速推进体医融合改革。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是今后开展深度融合工作的重要方向。今年,将联合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出台《广西促进体医融合 资源共享实施意见》(暂定名),明确下一步各级医疗机构、体质监测站所实施层面的措施和方法;联合区内外相关专家,建立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培训体系,制定体医融合培训教材大纲和考核办法;举办体医融合培训班,培养一批运动处方师,壮大体医复合型人才队伍。
二是创建自治区级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示范项目、示范单位。今年,将持续强化试点工作成果,在全区范围内创建自治区级深度融合示范项目,作为全区标杆示范;对示范项目多、工作有成效的单位,优先推荐给国家体育局总局,作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和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参评单位,并在下一年度中给予资金和项目上的倾斜和支持。目前,已经将26个相关市县的创建材料报送给国家体育总局。
三是全面铺开深度融合工作。继续加强对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通过组织区内外专家团队一对一、点对点进行督导和培训,帮助试点单位挖掘新项目,扩大“工作群”。年底预计评选出2020年年度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示范单位10个,示范项目45个。
问:随着疫情的有效管控,人们对健身需求也再度升温,接下来,对继续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有什么具体的思路?
答:近年来,我区以健康体育惠民工程为统领,重大工程为示范,“扶贫工程”为补充,持续加大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资源共享、便民利民的市、县、乡(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基本公共体育设施体系,推动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100%,乡镇(街道)健身设施建成率100%,基本实现“县县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乡乡有灯光球场、村村有健身设施”,基本满足各族群众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需求。
下一步,将科学编制广西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为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提供政策保障。不断完善配套规划和政策,推动各地在土地供给上重点做好“做增量、挖存量、提质量”三方面工作。一是在年度土地指标中充分保障体育设施建设的土地需求,通过划拨、出让等多种方式保障新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需求;二是充分利用闲置厂房、滩涂荒地、城市绿地、社区空地等资源,创新方式建设体育场地;三是建设地点要以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为重点,优先考虑在距离居住人群较近、覆盖人口较多、体育场地设施需求大的位置布局建设。同时,继续开展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改委和自治区政府等各级各部门的资金支持建设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建设,以此达到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记者丨沈程 甘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