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网络上的全民健身相关话题,呈现出频率快和热度高的特点,传播上更打破一般事件和话题的“七天规律”,绵延一到两个月。新浪微博出现3个阅读量过亿的现象级话题,分别是“黄多多健身视频”(新浪微博)、“钟南山为有体力工作坚持健身”(央视纪录频道)和“在家训练83天的学生刘传贺找到了”(新华网)。
短视频平台则是疫情期间引导和参与全民健身的主赛场。以抖音、B站和西瓜为主的短视频、视频平台,代表了中国互联网的视觉化传播趋势,疫情期间各平台、机构媒体、主流媒体和健身网红共同带动和引领全民健身活动。其中“居家健身有新招”(抖音)、“居家健身抖出花样”(国家体育总局/中体产业)、“运动也要带节奏”(中体产业/体育总局人力中心)播放量均过10亿。
与此同时,各地也在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健身新模式。比如青岛城阳区首创“阳台马拉松”和“家庭趣味运动会”,中迹体育则从2月份开始持续不断举办“客厅马拉松”,截至7月中旬共举办28场,参与人数超过76万人次。Keep、咕咚、悦跑圈和B站等体育社交软件及各类微信小程序,在为线上赛事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刺激出了体育产业新业态。
分地区来看,湖北、江苏、山东、广东和浙江的全民健身热度最高,关注重点集中在全民健身设施完善、全民健身活动(含马拉松)何时重启、健身消费券发放等方面。
发放体育消费券是各地激活体育消费市场并扶助中小体育企业的重要举措。4月至6月,由此带动的网民对政府惠民措施的感知度(该指标数值越高表明大众对惠民措施的感受越明显)持续走高。与4月相比,5月感知度提升4.6%,前三名依次为江苏、云南和福建。6月,河北、山东、江苏、内蒙古、吉林、湖南、福建、北京等省市继续发放体育消费券,网民对此举的积极评价达92.7%,消极评价仅限于领取不方便等。也有网民反映,体育消费券的政策未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弱势群体的体育权利保障应引起重视。
调查总结说,网络热度调查显示,全民健身话题的总体互动评论中,正面评价92.6%,质疑等负面评价内容仅占0.04%,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健身场地不足等。国家体育总局以及相关体育组织、协会在疫情防控期间扮演了“操盘手”的角色,组织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发挥了权威机构的引领作用。主流媒体以其庞大的粉丝量,通过原创和转发,对全民健身热点话题的形式起着主导作用。网络内容生产上,人物故事和重大议题讨论,更易激起大众的情感共鸣。(转自8月4日《中国体育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