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从“赤脚医生”到“家庭医生”:甘肃一对父子接力行医见证中国农村医疗卫生发展

   2020-07-16 9360
导读

每天入户问诊是李小燕雷打不动的日程。新华社记者 多蕾 摄新华社兰州7月16日电(记者任延昕、多蕾、文静)闫沟村有过两任李大夫

    每天入户问诊是李小燕雷打不动的日程。新华社记者 多蕾 摄
 
新华社兰州7月16日电(记者任延昕、多蕾、文静)闫沟村有过两任“李大夫”,76岁的李可谓和他48岁的儿子李小燕。
 
“接力”守护村民们的健康半个世纪,这对父子见证了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变迁。
 
闫沟村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汪川镇,距市区60公里。上世纪70年代,由于山高路远求医难,略通医理的李可谓成了村里的“赤脚医生”,靠一根针、一把草,走家串户应急救难。
 
在中国农村,曾有一批和李可谓一样的“赤脚医生”。他们半农半医,大多仅经过基础培训,借助简单医疗设施,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岁月里,承担着附近村民基本医疗卫生保健任务。
 
李小燕的儿时记忆里,父亲的旧药箱总不敢离身,下地干活时也要把它放在田间。谁家突发急症,他挎上药箱就飞奔前去。遇上雷暴天气,山路难行,父亲就把鞋脱了拎在手里,蹚水去老乡家,成了名副其实的“赤脚”医生。
 
 
李小燕在入户问诊途中与村民攀谈。新华社记者 多蕾 摄
 
“农村缺医少药,没钱看病,就‘小病拖,大病抗’。当大夫挣不了几个钱,遇上困难的,父亲也会分文不取。”李小燕说。
 
一次问诊结束,老乡捧出自家舍不得吃的瓜果,硬往父亲手里塞。这打动了年幼的李小燕,几年之后,他子承父业考入甘肃省中医学校学习医理。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政策支持,“赤脚医生”们开始淡出历史舞台。学成返乡后,李小燕考取了乡村医生资格证,并通过考核成为村里第一任正式村医。
 
2012年,闫沟村建起标准化卫生室,李小燕有了固定的行医场所。他穿起白大褂,上午坐诊开药,下午入户走访。
 
与父亲救急式的行医不同,如今李小燕是全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中的一员,更多承担着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任务。
 
“全村共1535人,很多是患有慢性病的独居老人。入户时我会格外关注他们的各项体征变化。”他说。
 
51岁的李福荣常年独居。一次问诊时,李小燕得知他近期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偶尔胃胀、胃痛。几次调理无果后,他陪同李福荣前往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做全面体检。
 
“检查出胃部有肿瘤。幸亏来得及时,手术切除了肿块,现在我的身体正在逐步恢复。”李福荣忆起当初仍心有余悸。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甘肃已在75个贫困县设立14080个村卫生室、1158个乡镇卫生院和75个县级公立医院,并配备合格医生,基本消除乡村医疗机构和人员“空白点”。
 
 
李小燕给独居老人测量血压。新华社记者 多蕾 摄
 
汪川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汪兴隆介绍,基层乡村医生在接诊时可以得到区级以上医院专科医生的远程指导,提高了诊断准确度,也降低了病人的看病费用和跑路成本。
 
农民看病方便了,基层医生的待遇也在逐年提高。村医身份由个体转为乡镇卫生院聘用职工,李小燕成了“正式工”。如今他年平均诊疗3000人次,收入超五万元。
 
去年,女儿李雨蓉考上了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护理专业。出生在村医之家,耳濡目染之下,她决定继续学医。
 
“我接了我父亲的班,将来我女儿也要接我的班!”李小燕笑得自豪。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闫沟村将会迎来它的第三任“李大夫”。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tywh1688.com/news/show-546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体育文化网CopyrightAll Right Reserved经营许可证编号:翼ICP备2021002403号-1

京ICP备16041510号-5公网安备11011202003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