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字有音信,如消息、信息之意;有滋息息相关、生长《孟子·告子上》:“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蘗生焉。”之意;有停止、休息之意;有气息、呼吸之意。一指精神;二指呼吸;三指气息。
“息”字可分解为上“自”下“心”,即自主于心之意。自己立在心上就是息息相关了。指精神的安宁。
这个自己不是指肉体的我,而是意识这个我,把意识这个我放在心里,隔开与外界的联系,不与外界发生作用,不受各种影响干扰。
当把意识这个我放在心上,意识与心一连接,精神就会安宁,阳气就会生长,生命力就会增强。
《易经》中称:阳退阴进为消,阳进阴退为息。严格说息字的这一古意不属于调息范畴,而属于调神。
古气功家李道纯说:“息缘返观禅之机;息心明理儒之极;息气凝神道之玄,三息相需无不克。”
看来,佛、儒、道三家练功都重视息字。
佛家讲:“息缘返观禅之机”,练功时虚灵宁静,把外缘(外在事物)都摒弃掉,不受外界影响,把神收回来,把精神返观自身就是禅。虚灵宁静,一尖不染,本性出现就是圆陀陀、光灼灼,这就是禅的机窍、关要。
儒家讲:“息心明理儒之极”,把心安定下来,来考察事物的理,最后能明了自身,也能明了外界的理。安静以后身体里发生变化,对各种事物就能观察非常详细、细致、微妙,这时功夫就到了极点。即尽性致命而道理。
道家讲:“息气凝神道之玄”,把气凝聚住,神注意在气上。更深点讲是把气停止。通过神与气结合,气凝聚起来,神也随之而凝,这就是大道的奥妙所在。
道家讲息就有气在里面,息在气上。不仅把气归到自身来解决自身问题,还要进一步改善自身。
而佛家着重在外缘,关键是摒弃外缘,只要自身;儒家是不要外缘后再把心调到体内来进一步体察周围事物。
“三息相需无不克”,即把三者不要互相排斥而是相辅相成地结合在一起,练功就能无攻不克,无坚不摧,一定能得到成功。
看来,三家都是强调了息字——不受外界干扰,一心宁静,再悟出哲理来,再到气凝、神凝就结胎得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