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体育学院副院长李启迪教授是这次调研的具体负责人,他介绍道,调研报告对居民疫情期间居家体育健身的现状、存在的困难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为行政决策提供实证资料和参考依据,“调研报告显示,疫情期间我省居民居家体育健身状况总体状况较好。”
省体育局群体处负责人表示,在疫情常态化下,为了推动居家健身工作良性发展,可以搭建多维平台,通过知名运动员参与,为群众提供健身指导,通过更细致精准的分类,让居民居家健身能够更科学,“开展网络赛事活动也是一大良策。目前火热的马拉松线上系列赛以及幼儿趣味体育线上亲子赛等活动就是这方面的尝试。”
报告以图表的形式分析出了一系列浙江人健身数据干货。
↓↓↓
①81.54%的居民进行了健身活动且频率较高
报告显示:81.54%的居民进行了健身活动且频率较高,40.48%的居民平均每周进行3次居家体育健身,75.03%的居民平均每次健身时间在15分钟以上。
↓↓↓
②45.24%的人喜欢晚上健身,跑步排名第二
59.14%的居民选择在固定时间健身,且时段多是晚上(占45.24%)。
健身操类(24.65%)、跑步类(24.60%)、拉伸运动类(23.33%)、跳绳(22.54%)、力量健身类(20.35%)、居家劳务类(19.49%)、健身走类(19.23%)、羽毛球(18.03%)、瑜伽类(14.42%)项目排名较前,这些项目受场地限制较少,且没有特别高的技术技巧及装备要求,较适合居家健身;
广场舞(6.59%)、篮球(6.5%)、动感单车(2.68%)、乒乓球(4.19%)等有明显年龄、性别限制(广场舞)或场地器材设备要求较高(篮球、动感单车、乒乓球、排球)的项目排名较后。
↓↓↓
③46.56%的居民健身方案来自健身类APP
71.24%的居民会在健身前进行热身准备,82.96%的居民会在健身后进行放松活动,但仅有25.44%的居民会使用心率、血压等身体监测手段,反映出居民具备一定的体育活动常识,但健身科学性知识相对缺乏。
在健身指导方面,46.56%的居民健身方案来自健身类APP,29.95%来自微信,公共服务平台、QQ等较少。
↓↓↓
④66.71%的居民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
66.71%的居民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整体消费水平较低,这可能与商店关闭、物流停运、外出减少等因素有关。
↓↓↓
⑤养成锻炼习惯居民增长14.36%
在疫情影响下,具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居民比例增长14.36%,可能与疫情期间居民居家时间充足,且健身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关;疫情期间每周进行居家体育健身次数超过3次的居民比例减少27.7%。这可能与健身场地、器材限制等有关。每次健身15—30min占比最高(疫情期间占比49.98%,疫情前占比45.12%),其余时段未见显著差异。
↓↓↓
⑥43.07%的人认为体育健身有助于增强抗疫信心
在心理方面,43.07%的居民认为体育健身有助于增强抗疫信心,39.74%认为作用很大;41.78%认为有助于克服对病毒的恐惧感,34.75%认为作用很大。
你在疫情期间坚持运动了吗?欢迎来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