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中科院院士: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筛查,很可能害了自己

   2020-06-05 4650
导读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在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上的演讲中曾提到:我并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筛查,因为早期筛查出癌症后,其实死亡率也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在“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上的演讲中曾提到:“我并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筛查,因为早期筛查出癌症后,其实死亡率也并没有降低,这样的检查其实意义真的不大。”

筛查不筛查不影响肺癌死亡率:美国一项针对45万人的大样本研究发现,每年照X光和不筛查的两组人死于肺癌的几率几无差别;每年做两次以上X射线的人有更高的肺癌死亡率。

筛查同样不影响前列腺癌死亡率:还是美国的研究。7.6万个男病患,55~74岁,一半人每年测一次前列腺癌检查,另一半不做检查。一段时间后,还是有做筛查一组发现有癌症的人数多,达到108人/万人,不检查的是97人/万人。但13后年,两组死于前列腺的人没有任何差别。

韩院士说到一个我们熟知的癌症现象,那就是我们国家的癌症在最近20年增长了很多,癌症的大幅度增长与人均寿命延长,生活习惯改变,环境恶化有关。此外,他提出另一个癌症病例增加的可能: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发现了更多没症状、在原有条件下不能发现的、进展很慢或不会增长的“早期癌症”“懒癌”?

韩院士提出了几个调查:

检不检查对乳腺癌患者的存活时间没有影响:加拿大专家以接近9万个40岁以上女性的样本做对照,一半女性每年做一次乳房钼靶X线检查,另一半不做。2016年,他们公布结果:最初5年,每年做一次检查的女性里有666名被检测出有癌症;不做检查的一组有524人;检查能发现更多癌症病理,但死亡率却没有差别。
最后,他认为,太多的癌症筛查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而癌症筛查频率太高也会对人体也会有伤害;另外,有些癌症潜伏期有10到20年,被早期筛查出来,只会徒增接受筛查者的心理负担,而这也可能诱发癌症病灶变化。

因此,他不建议过度的诊断和过度的治疗,也认为不能对早期发现的癌种采取宁枉勿纵的做法。他说:“我不建议人人做普遍的癌症筛查,你有什么症状可以有针对性地检查,如果身体无恙就别去检查,否则本来好好的,被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反而出事。”


其实,小艾看了韩院士的表述之后,也挺同意他的说法。韩院士所列举一些国内的数据支持他所说的“早期筛查出癌症后,其实死亡率也并没有降低,这样的检查其实意义真的不大”。

不过这是从整体上来看待癌症早期筛查的问题。但是具体到个人呢?选不选择早期筛查,就要换一种看法了。

小艾是这么看这个问题的。如果我现在没有发现身体没有什么问题,那我是不是该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癌症呢?这当然是随我个人的意愿。可是我该怎么检查呢?要知道,目前的癌症筛查只能针对特定的癌症类型,而且能做筛查的癌症种类并不多。所以,我无缘无故地做癌症的早期筛查,就有点无的放矢了。


如果什么都筛查一番,那就真的是过度检查了。而真的这么做的人,大概还会担心自己可能得癌症以外的其他病而惶惶不安吧。

但是,如果我是属于某一类癌症的高危人群,我想筛查则很有必要了,而且要早筛查,早发现。比如,如果我有乙肝,那我一定要密切观察我的肝脏变化。再比如我的肠道有腺瘤息肉,过一段时间照肠镜观察其变化也是必须的。

所以,小艾觉得韩院士说的有他的道理,“你有什么症状可以有针对性地检查,如果身体无恙就别去检查。”前提是,如果你不属于癌症的高危人群。

对于正常人来说,只要做到饮食均衡,不抽烟,少喝酒,保持运动,生活规律,避开致癌物,已经能大大降低癌症发生几率。另外,平时什么特殊症状,也要有所警惕,及时就医。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tywh1688.com/news/show-524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体育文化网CopyrightAll Right Reserved经营许可证编号:翼ICP备2021002403号-1

京ICP备16041510号-5公网安备11011202003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