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让更多观众回归赛场

   2019-11-08 5380
导读

中国体育的养分,总归要靠本土赛事来提供。讲好中国体育故事,本土赛事不能缺席,也大有可为  熟悉职业体育的球迷,对看台文化

 中国体育的养分,总归要靠本土赛事来提供。讲好中国体育故事,本土赛事不能缺席,也大有可为

  熟悉职业体育的球迷,对“看台文化”都不陌生。比如,英超曼联队的主场老特拉福德球场,北看台被命名为“弗格森爵士看台”——这是对曼联传奇教头弗格森的特殊褒奖,也是俱乐部忠实拥趸的聚集之处。在曼联球迷的心目中,这块看台是凝聚,是号召,还是一份传承。

  在国内赛场,“看台文化”也渐渐有了模样。上周末,足协杯决赛第一回合在济南进行,山东鲁能队迎战上海申花队。济南奥体中心里,“最美南看台”“北看台青年”的横幅下聚集着众多身穿橙色球衣的主队球迷,远道而来的上海申花队球迷则坐满了西侧的3个看台,在橙色的海洋中渲染出一片深蓝。这样的看台景象在中超赛场已不鲜见,传递出本土赛事的生命力,也促使人们思考:本土赛事如何成长、怎样发力,才能更好地为中国体育发展赋能?

 

 

  为什么要格外重视本土赛事的发展?世界范围内,拥有优质本土赛事,都是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本土赛事不仅是一个国家体育产业的引导性品牌,也是一个国家体育文化的重要承载平台。 一般而言,体育产业可以分为装备制造、大众运动和竞赛表演3个板块。不难看出,本土赛事正是这三者的交集,本土赛事的规模和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体育发展的高度和后劲。

  中超、CBA(中国男篮职业联赛),乃至乒乓球、网球、围棋等由专业选手参加的本土赛事,广义上都可以被视为观赏类的公共文化产品。同时,近年来雨后春笋般出现的路跑赛事等,绝大多数参与者都是跑友群体而非专业选手。无论是观赏类还是参与类的本土赛事,都需要站在受众的角度、重视受众的感受,去夯实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向社会开放、吸引各方力量加入,以市场化、职业化、国际化的思路去推动本土赛事成长。用这样的标尺来衡量,本土赛事在发展的理念、模式、人才等诸多方面,都还存在亟待补强的短板,仍有一些发展瓶颈需要政策面的细化、参与者的共识、执行力的提升去破解。

  有这样的说法,不少国际知名的职业体育俱乐部,他们最庞大的球迷群体都在中国。一方面,这说明大众对高水平赛事有着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这也是摆在本土赛事面前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体育的养分,总归要靠本土赛事来提供。讲好中国体育故事,本土赛事不能缺席,也大有可为。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tywh1688.com/news/show-492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体育文化网CopyrightAll Right Reserved经营许可证编号:翼ICP备2021002403号-1

京ICP备16041510号-5公网安备11011202003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