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记者 王祖敏
获得4枚单打金牌的中国特奥乒乓球队员。 王祖敏 摄
获得4枚单打金牌的中国特奥乒乓球队员。 王祖敏 摄
第十五届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和迪拜两个赛区火热进行。根据赛会官网的统计,截至当地时间18日下午2时,中国代表团已获得39金40银29铜的优异成绩。更让人欣喜的是中国特奥队在本届大赛中展现出的精神风貌,以及特奥运动带给他们的改变。
获得乒乓球男子单打金牌的吴佰融与获得女单金牌的老大姐翟金玲交流比赛心得。 王祖敏 摄
获得乒乓球男子单打金牌的吴佰融与获得女单金牌的老大姐翟金玲交流比赛心得。 王祖敏 摄
团队精神铸就国球辉煌
作为“国球”的乒乓球,在各类世界大赛上为中国赢得无数荣誉。在特奥赛场,中国乒乓球队同样是一支“梦之队”。在当地时间18日的乒乓球赛事结束后,中国队的5名选手在7个参赛项目中获得6枚金牌。
获得4枚举重金牌的中国特奥老将陈赞。 王祖敏 摄
获得4枚举重金牌的中国特奥老将陈赞。 王祖敏 摄
中国队教练王浩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团队精神”是中国特奥乒乓球队取得成功的基础。
当地工作人员慕名前来与陈赞自拍合影。 王祖敏 摄
当地工作人员慕名前来与陈赞自拍合影。 王祖敏 摄
本次中国特奥乒乓球队来自于江苏盐城仁爱小学(原特教学校)。王浩回忆,来阿布扎比的5名队员,最长的跟了他19年。2002年他第一次带孩子们出去参赛,必须时时跟着他们,晚上休息,常常将5、6个队员集中到一个房间,互相挤着、甚至打地铺住在一起,为的就是夜里能随时照顾到他们。但在2007年上海特奥会时,这些孩子们已经能够彼此关照并照顾小队员了。到2011年在福建参加全国特奥会时,他已经开始享受 “照顾”,队员会将早餐打好放在他的床头。
刚结束比赛的朱以灵在场馆休闲区体验VR眼镜。 王祖敏 摄
刚结束比赛的朱以灵在场馆休闲区体验VR眼镜。 王祖敏 摄
“大队员照顾小队员是我们队的传统,帮新来的队员打饭、洗衣服、甚至洗澡是老队员的‘常规动作’。”王浩说。在训练和比赛中,这些队员们更是互相鼓励,相扶相持,彼此是队友,更是朋友。
王浩说,有着智力障碍的孩子一般都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只有在一个友好且感到充分信任的环境里,他们才能完全放松,在乒乓球这项需要极快应变能力的运动中取得佳绩。
勤奋执着打造多金王
当地时间17日,中国特奥老将陈赞让全世界为他点赞——他“举”起4枚金牌,使得他在3届夏季特奥会上的金牌总数达到11枚(2007年的上海特奥会4金,2015年洛杉矶特奥会3金1银),堪称中国特奥军团名副其实的多金王。
挂着4枚金牌的陈赞,成为当日颁奖大厅最耀眼的明星,不少工作人员和国外代表团成员纷纷与他合影留念。
中国特奥举重队教练聂党辉称,陈赞从2002年开始练习举重,迄今已经17年。举重训练极其单调枯燥,但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陈赞却是一脸真诚、质朴的笑容:“看到这些金牌,不累。”
聂教练介绍,陈赞的实力于他所在的特奥举重组别中堪称一骑绝尘,基本上第一把就能决定提前夺冠。他超群的能力来自于他对举重运动的喜爱和他自己的绝对努力。“每次布置给他训练任务,他总会自己再增加几组。”聂教练说。
中国特奥男篮在本届特奥会比赛中。朱以灵是中国队14号。 王祖敏 摄
中国特奥男篮在本届特奥会比赛中。朱以灵是中国队14号。 王祖敏 摄
曾经就读于江西南昌特教学校的陈赞已经毕业,如今在江西省残联协助肢残举重运动员训练(加重员)。他称,只要每天能和杠铃打交道就很开心。
参加特奥运动带给陈赞的最大改变是进取精神和荣誉感。谈到未来的打算,他憨厚但却坚定地说:“训练、比赛,得金牌!”
特奥运动练出开朗幽默的“大掌柜”
采访朱以灵是一件轻松有趣的事儿,这个23岁的大男孩儿有着这一特殊人群少有的开朗幽默、能言善谈,被认为是中国特奥男篮的“外交家”。
在场馆体验休闲项目VR眼镜时,他用英语与帮助他的工作人员交谈;当志愿者送来糖果时,他居然用阿拉伯语说了句“谢谢”。
刚1米65的朱以灵在以身高见长的篮球项目上有点吃亏,但在他看来却不然。“我灵活,能突破和远投。”他自信地说。
中国特奥男篮教练郭留仙介绍,曾在杭州某特教学校就读的朱以灵已经毕业4年,如今在一家残疾人服务社的特教学校分店工作,在前台做咖啡,因此被调侃为“大掌柜”。
“将‘大’字去掉,叫我‘掌柜’就行,做人要低调。”朱以灵装出一副严肃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
但“低调”的“掌柜”说起自己在赛场外的成果却一点也不含糊。他称,目前他已经会做卡布奇诺、拿铁等,还会做出苹果、太阳等拉花。记者称下次到杭州品尝他做的咖啡时,他握着记者的手说:“必须来!”
从这个开朗阳光的大男孩身上,外人根本感受不到不幸的命运留给他的丝毫阴影。郭教练说,参加特奥运动不仅让他增长了见识,更是在相互激励的特奥大家庭中感受到了友爱和温暖,这些经历也将是他一辈子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