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忠和看来,365天,天天做好,每时每刻都要做好,这比什么都难。首先要有基础,在比赛中才能发挥这种拼搏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从1979年首夺亚锦赛冠军,在“三大球”中率先冲出亚洲开始,中国女排数十年拼搏的身影在几代国人心中留下深刻烙印。“女排精神”也超越体育领域,成为民族风貌的代名词,激励几代人顽强拼搏。
17日,陈忠和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再谈“女排精神”。他认为,中国女排真正腾飞是在1979年,第一次拿到亚洲冠军而从此走向世界。“那时候就是靠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但更重要的是平时把它练好,最终才能体现出来。”
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创下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在中国全社会掀起“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的热潮。
当时,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刚刚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百废待兴又充满希望。面对与世界的差距,部分国人感到有些失落和彷徨。
陈忠和认为,这个时候,女排作为团体项目,让国人看到了团队精神和凝聚力,也让他们带着这种凝聚力团结在一起。“在改革开放正要起步的时候,大家的心于是变得很齐。”
2001年,陈忠和接手中国女排。起初,他和他的队员们都不被看好。谈起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女排上演奇迹般的逆转,击败俄罗斯女排获得冠军。
陈忠和说,当时在零比二的情况下反败为胜,这就是一种永不放弃、永不服输,“只要有一分的机会,我们就要百分百地去努力。”
陈忠和自言,在他作为中国女排主教练的8年时间里,也是不断学习老女排的精神。
“我那批运动员带起来难度会更大一点。”陈忠和回忆道,“我当时带队用了一个礼拜,没有摸球训练,而是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让她们向国旗宣誓,把这批队员带到最贫困的地方去感受,我说你们比以前老女排幸运得多,没有理由不为国家争光。”
经历17年与世界冠军无缘后,中国女排在2003年世界杯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迎来久违的胜利。陈忠和认为,这在改革开放正深入推进的当时,也鼓舞了国人,激发了国人共同投身建设的动力。
2016年,中国女排时隔12年第三次斩获奥运会冠军。陈忠和认为,这更是“难上加难”。
“中国女排在很难很难的困境下夺得了冠军,让人们看到,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大家心齐,就能取得好成绩。”时隔两年,陈忠和仍记得当时在家里看球时的激动,“感觉这些年轻的姑娘们真是不容易。”
中国女排并不是一直站在世界之巅。上世纪80年代“五连冠”的辉煌之后,中国女排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古巴女排王朝的阴影;雅典奥运会夺冠后,中国女排又陷入了一段青黄不接的低谷。
但无论何时,“中国女排精神”从未消失。正如郎平所言,“中国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
对此,陈忠和深感认同。他说,“输球的时候,女排精神也存在,她们的拼搏可以让人掉泪;在平时,女排埋头苦干的精神也是很重要的。”
“郎平是老女排出来的,她知道女排是如何走过来的每一天。我也是1979年就在女排,见证了老女排冲出亚洲。”回首中国女排与改革开放一起走过的岁月,陈忠和说,40年的改革开放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女排精神也成为唱响40年经久不衰的时代旋律。
陈忠和认为,在当下和未来,这种女排精神仍要不断延续、传承。“始终不能忘记老女排精神,这种永不服输、敢于拼搏、为国奉献的精神,到哪一个年代都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