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陈招娣是鲁光眼里比较特别的一位女排运动员——训练场上的“拼命三郎”,新中国体育界第一位女少将,遗体火化时,骨灰中留下五根钢板……为什么是陈招娣?它像谜一样盘旋在鲁光心头。直到前天,鲁光偶然得知,陈招娣祖籍绍兴,他豁然开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鲁光是“中国女排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绍兴行”活动的特邀嘉宾,明天,他还将在绍兴文理学院作主题报告《女排精神是这样诞生的》。
“她长得秀气,但个性倔强。”说到陈招娣,鲁光说他印象特别深刻的是,1981年女排世界杯决赛,中国女排对阵日本女排。其实,早在第一局比赛时,陈招娣的腰就严重受伤了,但她强忍着不吱声,忘我拼搏。中国女排绝地反击,最终夺得冠军,这是中国女排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晚上,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庆功时,袁伟民发现队员少了一个。原来,陈招娣已经躺在二楼的床上动不了了……“她身上的硬骨头精神像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鲁光说。
“膝关节打针已经休息两天,可看来效果不大……我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能打一局打一局,能打两局打两局,不要叫痛,不要影响同伴的情绪,坚持就是胜利。”1982年8月27日,陈招娣在日记中写下“不屈的意志”。
决赛,落后、扳平、被逆转、再扳平,直至将胜利揽入怀中。这种失利时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刻仍奋力拼搏,绝地反击,这样的无畏与担当,没有炼就一副身心“硬骨头”,是难以支撑的。可以说,以郎平、陈招娣为代表的女排姑娘们奋勇拼搏,让世界见证了中国运动员精神气质的同时,女排精神也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
“直到今天,它都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全社会珍视与传承。一个人是这样,一支球队是这样,一个国家同样如此。”鲁光说,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与中国女排朝夕相处过的人,到陈招娣的故乡来讲述女排精神的诞生故事,他感到意义非同寻常。
让他欣喜的是,故事还没开讲,社会各界关注度已经升温。就在前天,鲁光接到一位企业家电话,得知他要来绍兴讲述女排精神时,表示再忙也要来聆听。原来,这位企业家在金融危机时陷入困境,但他没有“跑路”,而是坚守实业,一步步带领员工走出困境,如今重入佳境。“危难时刻,正是中国女排绝地反击的故事,让我重振信心,重振旗鼓,从低谷中重生。”这位企业家坦言,“什么都可以没有,但精神一定要有。我信仰女排精神。”
30多年前,女排精神激发了改革开放征程中中华儿女的斗志;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它同样激励每一个人。“一生受女排精神的影响和感召。”鲁光说,传承与弘扬女排精神是他的分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