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李宁:用精准的产品体验站稳国内体育用品市场

   2017-06-16 3210
导读

2010年,国内体育用品行业遭遇批发销售模式瓶颈,众多国产品牌跌入寒冬李宁、安踏、361度、特步、匹克等42家上市服装企业存货总

     2010年,国内体育用品行业遭遇批发销售模式瓶颈,众多国产品牌跌入寒冬——李宁、安踏、361度、特步、匹克等42家上市服装企业存货总量高达483亿元。
    也正是在这一年,李宁公司更换标识,一展红旗变为相对抽象的“李宁交叉”。
    7年来,以李宁为例的国产体育用品品牌,是否找准了定位和出路?又是否遇到所谓的“七年之痒”?带着这方面的热点话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近日专程采访了李宁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代理执行总裁李宁。
    中国经济导报:到6月30日,新LOGO“李宁交叉”将满7年了。两年前,李宁重启品牌口号——“一切皆有可能”。这些年为什么要改变,又在改变什么?
    李宁:7年改造一家公司,不长不短。一个公司如果需要改造,最不易做的,其实是重新寻找方向。
    在寻找新方向之前,要认清症结所在。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营企业迅速崛起,体育用品市场与休闲服装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产品单一的问题随之凸显,行业也出现了产品和商业模式同质化。所以,我们在过往几年里积极寻求出路。
    2015年,我开始深入到公司运营一线,要做的便是让李宁更聚焦、更专业。
    我心中的“李宁”是什么?是将作为运动员的“运动基因”注入产品、是对专业的追求、对运动体验的追求,以及对人的鼓励和激励。所以,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方法和方向,让这个基因能够在公司中延续下来。
    中国经济导报:从财报信息看,我们判断您找到了“方向”和“基因”的新定位。因为自您2015年“回归”以来,当年就止住了连续3年的亏损势头,并在2016年全年财报中宣布集团收入达人民币80.15亿元,较2015年增长13%。那么,最终这种“运动基因”的传承,又是如何定义的呢?
    李宁:品牌中的“运动基因”,其实就是创造一种精准的产品体验。
    我们当前的产品,便是注入了产品体验——对技术、科技、材料与产品所处的运动场景综合进行研究,让产品硬件更加利于运动,符合人体工程学,利用设计、趋势,提升产品带来的运动表现,更能满足人的内心需求。
    这是一种与消费者的“交流”,如果做不到这些,即使产品注入的技术再好,却和消费者的应用场景毫无关系,消费者最终也难以买账。
    比如,我们在制造篮球鞋、跑步鞋、羽毛球鞋、乒乓球鞋和羽毛球拍的过程中,要研究相关项目的运动特性,人体的运动力学、运动医学、人体力学、场地环境、材料功能,最后加上外观设计,产品便会有吸引力。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商品稀缺的年代早已一去不返,这是“个体有个性需求”的时代。
    我国体育消费已从运动概念式消费阶段向专业运动消费过渡,人们运动追求的不仅仅是健康,更是追求一种体验、一种精神享受,消费需求的趋势是强调“质造”,注重体验。要想赢得消费者,不能够停留在有什么卖什么,而是应当做到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就去研发生产什么,让消费者体验到他们想要体验的。比如,顺应智能装备的热潮,我们与华米科技联手推出的智能跑鞋“烈骏”和“赤兔”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上市短短几个月就突破100万双,而且通过电商下单的比例很高。
    同时,为了终端互动,我们也在改造商业模式,逐步从“传统的体育装备供应商”向“互联网+运动生活体验”服务提供商的转型,并从批发模式逐步转向零售业务模式。以往,在产品零售中,与客户的交流,都是代理商去完成的。在网络时代,面对消费者的想法与诉求,我们应当知晓并使之产品化。所以,在零售的渠道、运营以及通过互联网,我们都在加强这种互动。包括产品体验、消费体验、赛事体验以及由此衍生出更多相关联的体验价值。
    比如,现在跑步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我们在去年6月份正式开业了首家跑步体验店。店铺将专业跑步装备、跑步运动专业测试、运动社交融在了一起,不仅可按需挑选专业跑步装备,消费者还可在店内进行运动测试、交流跑步经验等。体验店带给消费者的,不仅是柜台衣架上的产品,而是集产品体验、零售体验和消费者体验为一体的销售终端,这是一种沟通。同样,对我而言,电商的意义在于搭建一套挖掘消费者需求的运营体系。
    中国经济导报:有个词叫“七年之痒”。我们注意到,2015年公司的标识口号从“让改变发生”又变回了“一切皆有可能”,是否在品牌标识“改变”中遇到了“七年之痒”?
    李宁:较标识口号而言,更为重要的,还是产品体验,对口号的认同感,来源于产品体验。产品体验的不断完善,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并突破和改变的过程。
    其实,做企业的每天都有新问题,夸张点说,也许每天都离倒闭不远。市场是竞争的,倒逼你不断找到一些让企业获得竞争力的方法。在不断改变寻求到方法之后,还要不断修改,来应对市场的持续变动。
    从这个意义上讲,谈不上“七年之痒”,反倒是在改变中,我对中国体育产业更加充满信心,也让我更坚定了目标——不是要超越谁、排名次,我的目标是中国的运动人群,因为他们有着巨大的潜力。
    一方面,体育对国人而言,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身心的游戏”,大家享受这种身心健康的消费,追求这种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国人购买力在增强,从一枚羽毛球,到一双跑步鞋,都希望能够有附加设计、技术、新材料等,并愿意为附加成本买单。
    这种支付能力与愿望,给我们创造了很大空间,一个真正的品牌应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另外,从国家层面看,国务院46号文件所确定的“2025年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的目标,让我国体育产业充满希望,只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就应能有所收获。
    总之,中国是全球成长最快的体育用品市场,也是全球竞争最开放的市场。因此,我们还是要把重心放在国内市场上,同时努力从国际上获得更多资源,比如研发资源、材料资源、高技术资源等,注入到我们公司。当我们在国内市场竞争中达到一定水平后,会在国际市场上再做拓展。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tywh1688.com/news/show-27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体育文化网CopyrightAll Right Reserved经营许可证编号:翼ICP备2021002403号-1

京ICP备16041510号-5公网安备11011202003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