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体育局认真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安徽省委和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大力推进体育强省建设,努力构建统筹城乡、公平可及、服务便利、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省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放眼江淮,全民健身热潮涌动城乡,正在引领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新风尚。
1 加强品牌示范,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
精心打造高品质品牌赛事。成功举办2024国际生态拉力杯(中国站)暨2024大黄山国际生态汽车拉力赛,带动经济效益约1.5亿元。支持黄山市举办“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直接参赛人数超过3万人,拉动消费达4亿元以上。重点打造的“中国皖美山水”骑行赛直接参赛18000人左右,间接参与15万人次,拉动消费超6亿元。承办第四届长三角体育节,赛事参与约5万人,吸引游客约40万人次,带动消费7.8亿元。指导阜阳市承办2024年全国妇女广场舞大赛,当地联合上演文旅商农融合发展的大戏。
积极申报全民健身典型案例。围绕“运动促进健康”主题,积极开展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典型案例申报工作。合肥市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天长市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入选2024科学健身指导案例,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被评为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淮北市体育场、亳州市社区文体中心、芜湖航空新城运动中心、舒城体育中心入选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典型案例,合肥少荃体育中心入选体育场馆设施智慧化运用类典型案例。在首届长三角体育榜单项目评选中,“中国皖美山水”骑行赛、“中国花亭湖公开水域游泳” 以及2名健身达人、1名健康大使、3条健身步道、2个健身场馆入选。
2 打造新型载体,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显著改善
加强健身设施建设。全省有91%的县(市)建有“五个一”(小型体育馆、小型体育场、游泳设施、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公园),90%的市辖区建有“两个一”(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公园),93%的乡镇(街道)建有“三个一”(小型室内健身中心、全民健身广场、多功能球类运动场或笼式足球场)。
持续推进快乐健身行动。2024年,建设体育公园12个,口袋体育公园218个,建设健身步道1082公里,建设百姓健身房206个,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进一步丰富。
提升健身设施质量。全省建设“皖美步道”20条,“和美乡村”健身设施示范点40个。继续推进“国球两进”,完成建设项目855个。
3 丰富赛事供给,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举办示范主题活动。“红红火火过大年”全民健身活动、新年健身登高、“安徽省全民健身欢乐冰雪季”活动、“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等主题示范活动从年初到年尾,高潮迭起。
举办安徽省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把赛事办在群众身边”,突出“快乐健身、全民参与”,推进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全面展示安徽省全民健身活动新风尚。全省共有17个代表团参赛,共计6332人参加了34个大项、295个小项的决赛阶段比赛。
举办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以“六球一舞”全省群众体育四级联赛为引领,广泛举办全省社区运动会,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能参与赛事活动。会同安徽省民委组队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会同安徽省总工会举办第五届全省职工运动会、会同安徽省农村农业厅举办全省农民丰收节健身大赛和长三角农耕健身邀请赛暨合肥市农耕健身大赛等赛事活动,扩大全民健身活动覆盖人群。全省全年举办7523场次群众体育赛事活动,680万人次参加活动。
4 强化科学引导,全民健身指导不断加强
继续建设科学健身服务网络。全省已建成1个省级、16个市级和95个县(市、区)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建设10个社区运动促进健康中心。
依托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开展“三个常态化”。2024年,全省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20万人以上,达标率为87.8%;全省参加体质检测20万人以上,其中“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比例为92.2%。10个市、县(市、区)承接2024年体育总局常态化体质检测试点工作,上传体育总局科研所7844条检测信息,圆满完成检测任务。2023—2024年连续举办“体卫融合”人才培训班,培养“体卫融合”人才539人。通过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42.6% 。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公益培训。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志愿服务“五进”活动,教会群众1至2项运动技能,全省健身项目培训超100万人次。全省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99333人,其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492人。
5 促进体育组织发展,健身组织日趋完善
全省在民政部门注册的体育社会组织有3125个,其中省级78个、市级1004个,县级2043个。县级以上体育总会覆盖率达到100%,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健身气功协会、足球协会、篮球协会等实现省、市、县(区)全覆盖。
6 注重宣传推广,营造全民健身环境氛围
按照《快乐健身行动方案》,紧紧围绕健身设施建设、健身技能培训、体育赛事活动,加强群众健身宣传工作,扩大全民健身影响,不断提高群众健身意识,营造群众健身氛围。
充分利用媒体平台。2024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体育报等中央媒体,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等省级媒体大力推介我省全民健身经验做法, 展现江淮全民健身火热场景。安徽综艺·体育频道《安徽体育联播》每天10分钟播报群众健身故事,介绍各地健身活动典型经验和鲜活做法,展示群众健身活动和赛事活动。
建设智慧体育平台。根据《数字安徽建设总体方案》,充分利用江淮大数据中心和全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和完善安徽智慧体育平台,已搭建完成群众体育管理功能模块,形成全省全民健身设施“一张图”、体育赛事活动“一张表”、全民健身组织“一张网”,打造智慧化全民健身活动场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第十五届全运会举办之年。安徽省体育局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人民群众需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积极推动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创新发展,实现全民健身服务从“有没有”到“优不优”提升,做到“全人群、全年龄、全覆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为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