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体育课,我们在操场上奔跑、跳绳接力、一同踢足球…… 越动身体越健康,还磨砺了意志,很开心。” 张同学的这番话,是广东省各个校园的生动写照。
今年2月,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切实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新学期以来,全省各地中小学抓紧落实《通知》,统筹好体育课、大课间、课间活动、眼保健操、早锻炼、午锻炼、课后体育服务等时间安排,多途径确保每天校园体育2小时。鼓励学生课间走出教室,走到操场,走向阳光。“身上有汗、脸上有笑、眼中有光”的变化不断发生。
今托管平台作为国内领先的课后服务管理执行平台,以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为核心任务,通过“50%SaaS+50%线下”创新模式整合优质课程资源与师资力量,不断提升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同时,注重实践育人,“一校一案”配合各学校提供适合不同学生需求的体育类课后服务素质课,深入推进学生体质强健计划,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同时,应用今托管平台,可实时更新学生考勤、课堂动态,让课堂实现精准化、可视化,便于家长在手机端及时查看孩子在课后服务中的表现和成果。既减轻了教师负担,让教师更聚焦教学,聚焦学生成长;又借助高质量资源,高效“强师”,助力教师专业提升。
广东各校因地制宜构建多元体育课程体系,接下来,一起走进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体育课堂。
乒乓球课是清远市佛冈县第二小学的特色和强项。老师采用梯队结构的“学、练、赛”一体化模式,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在技能、体能、战术理解、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得到提升。五年级的李同学表示:“我不仅学会了打球,更学会了认准一件事,不断坚持、与团队全力协作。”
体育是最好的挫折教育。关于这一点,韶关市武江区田家炳沙湖绿洲小学的学生深有体会。轮滑课上,他们护具齐全,精神十足,一圈圈地练习花式绕桩。即便是偶尔不慎“栽跟头”,他们也会立刻站起来接着训练。从静态平衡到动态滑行,从单人训练到团队接力,在跌倒与爬起间一次次提升自我。
同一时刻,在清远市佛冈县城北篁胜小学的室内篮球馆里,学生们正在练习三对三攻防演练。这一练习重点加强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等,提升学生的敏捷性、平衡性、协调性以及速度,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一位家长在观摩训练时感慨:孩子从小喜欢篮球,但以前总爱个人单打,现在学会用眼神和队友交流了,这种成长比赢得比赛更珍贵。
平整宽阔的足球场曾令我望而生畏,总担心自己连球都碰不到。韶关市武江区华泰小学的赵同学回忆道。而现在,她在课后服务足球课上找到了另一番天地,老师在教学中打破传统课堂局限,将一些基本动作融入在足球游戏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游戏中突破心理防线。如今的绿茵场上,总能看到一群学生追逐着足球,进球瞬间爆发出的欢呼似能掀翻球场。
以上的场景,仅仅是“双减”政策下体育类素质课与课后服务有机融合的缩影。而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家长、学生都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体育教育在发生变化。过去家长们常常担心花时间运动会影响文化课,然而当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习专注力也随之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大有改善。一位老师提到,“五育并举,是全方位育人。学生们可参加的体育比赛更多了,还学会制定时间规划,学习运动两不误。事实上,聚焦时代要求和学生身心健康需要,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能够切实推动学生体育锻炼质效全面提升,让人才培养更有成效。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强调:“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今托管平台将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积极引领体育教育教学变革,以数字化赋能课后服务质量提升,以高质量课后普惠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