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升全省国民体质监测水平和科学健身指导能力。2月18日,由省体育局主办、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承办的2025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工作会议暨培训班在济南举行。省体育局党组成员、省体育总会专职常务副主席李敬生出席,省体育局群体处、省体育科研中心相关负责人,以及各市体育局分管领导、群体科长,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工作部门负责人、技术人员,体卫融合试点单位负责人共150人参加会议。共同探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新路径,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任务,不断推进科学健身指导工作奠定基础。
据悉,为进一步做好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工作,强化典型示范,共10个案例被评为山东省2024年度科学健身指导典型案例。分别为东营市体育局、淄博市张店区体育事业服务中心、嘉祥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济南市历下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双语学校、山东省竞体体育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体教医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市国民体质监测站、寿光市体质监测与运动健身指导站、日照市体育医院。
李敬生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省国民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工作取得的成绩,他表示,首先要高质量做好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加强体质监测设施设备配置,购置符合条件的器材设施,尽量补齐全省国民体质监测设备的缺口;坚决守住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质量的底线,从省体育局群体处、省体育科研中心、各市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督导组,对各市县的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状况调查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随机抽查各市上报的监测数据;强化国民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科普宣传,统一设计制作体质监测展板和宣传条幅,由各市在测试现场进行宣传,强化媒体宣传;加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创新力度,国民体质监测项目指标创新,推广“山东省体质健康等级证书”制度,强化幼儿体质提升。还要积极构建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开展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活动,鼓励联合社区健身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单位,设立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站、点),开展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探索多元化服务模式,构建长效化运营机制;开展“体质健康我要测”体质测定齐鲁行活动,逐步建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体系,真正让人民群众“体质有评估,锻炼有指导”;开展老年人运动健康促进行动,加强运动促进老年健康的教育和宣传,推广常见慢性病运动干预项目和方法,不断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进一步健全工作激励机制,加大力度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继续大力推进基层举办以社区运动会为主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各级体育部门要及时在全国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信息平台填报有关赛事活动信息;聚力推进公共健身器材更新维护,加强与住建等部门的沟通,将小区体育器材更新列入改造范畴;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开放的监督管理。
2024年,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山东省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全省各市县体育部门积极推进,14个市的32个站点开展监测工作,完成4.6万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收集,有效数据4.5万条,并成功上传至国家质控平台数据4.2万条。截至12月31日,山东省14个市共上传山东省体卫融合综合服务平台数据60307条,合格率为86.84%。不仅提高了公众参与度,也为制定更加精准的健康干预策略提供了数据支持,对于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2025年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省体育局要求各监测单位要提高站位,从满足国家行政决策,落实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满足群众健身、健康需求的角度,高质量开展体质监测、科学健身和体卫融合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要强化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切实提高监测工作的真实性、客观性、有效性,切实发挥大数据平台的作用,做到监测数据实时上传,不仅注重监测本身,更强调基于监测结果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达到全面提升居民体质健康的目的。
本次培训特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专家王梅、范超群、王晶晶,以及北京体育大学专家张一民围绕常态化体质监测的工作方案、监测的方法、监测指标的解读等进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