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这些中医养生妙法,让健康“春风得意”

   2025-02-12 新浪财经390
导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春季,正是养生的好时节,合肥市三院中医科主任刘汉顺,给大家介绍春季中医养生的智慧和方法,帮助大家顺应自然规律,调整身心状态,为新的一年打下健康基础。春季养肝、重中之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春季,正是养生的好时节,合肥市三院中医科主任刘汉顺,给大家介绍春季中医养生的智慧和方法,帮助大家顺应自然规律,调整身心状态,为新的一年打下健康基础。

春季养肝、重中之重

在春季,人体的阳气顺应自然之势向上向外发散,肝脏的功能也随之更加活跃。若能在此时好好调养肝脏,使肝气顺畅条达,那么全身的气血运行也会更加通畅,脏腑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为全年的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睡眠养肝:刘汉顺建议,应尽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夜晚11点至凌晨3点,是胆经与肝经当令之时,此时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能够让肝脏得到更好的滋养和修复。建议大家每天晚上尽量在11点之前上床睡觉,早上随着太阳升起适时起床,呼吸新鲜空气,感受春日的朝气。

运动养肝:适当的运动是春季养肝的重要一环。八段锦便是一项非常适合春季的运动,它能够拉伸身体的经络,尤其是肝经、胆经等,促进全身气血循环,帮助肝脏疏泄气机,使肝气更加顺畅。散步也是一种简单易行且有效的春季运动方式。散步时,身体微微出汗为宜,这样有助于阳气的宣泄,增强体质。此外,太极拳、瑜伽等运动也都具有疏肝理气、调和气血的功效。每周坚持3-5次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

饮食养肝:饮食在春季养肝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医认为“青色入肝”,即青色的蔬菜大多与肝脏有着密切的联系。菠菜、芹菜、西兰花等青色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具有清肝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菠菜在春季最为鲜嫩,它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和维生素C,对预防和改善春季常见的肝血不足、头晕目眩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芹菜则具有清热平肝、降压利尿的作用,适合肝火旺盛、血压偏高的人群食用。刘汉顺提醒,应避免食用过多酸涩食物,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像柠檬、山楂等酸性食物,在春季应适量食用,不宜过量。

养阳有道,顺应天时

中医认为,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刘汉顺表示,在这个关键时期,注重养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顺应季节变化,激发身体的活力,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侵袭。

饮食温补:在饮食方面,立春后应多吃一些辛甘发散、温补脾胃的食物,以助力阳气生发。

韭菜便是春季养阳的佳品,其性温,味辛,具有温中开胃、行气活血、补肾助阳的功效,有助于阳气的生发。可以将韭菜与鸡蛋搭配,做成韭菜炒鸡蛋,美味又营养。

葱也是不错的选择,它能够通阳散寒,刺激身体的阳气。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葱白汤,既能驱散体内的寒气,又能为身体补充阳气。

红枣、桂圆等甘味食物,具有健脾益胃、养血安神的作用,能够为阳气的生发提供充足的能量。可以将红枣、桂圆与大米一起煮粥,早晚食用。

春季选茶:春季喝茶也有讲究,建议饮用花茶,如菊花茶、玫瑰花茶等。菊花具有清肝明目、疏散风热的功效,对于春季因肝火旺盛导致的头晕目眩、目赤肿痛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经常用眼的人,在春季多喝些菊花茶,能够有效保护眼睛,让眼睛更加明亮。玫瑰花则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帮助舒缓情绪,调节肝气。

晒太阳:晒太阳是一种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养阳方法。多晒后背,可以让阳光直接照射在背部,有助于激发督脉的阳气,使全身阳气得以通畅。晒太阳的最佳时间是上午10点至 11点。每次晒太阳的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可根据个人体质和天气情况适当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晒太阳时尽量不要隔着玻璃,因为玻璃会阻挡大部分紫外线,降低晒太阳的效果。

调畅情志、疏理肝气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刘汉顺表示,保持心境的平和与愉悦,对肝脏的调养至关重要。应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遇到事情时保持冷静,避免过度激动或生气。

专家简介

刘汉顺:副主任中医师,医学硕士,合肥市名中医黄养田老先生学术经验第二代传承人,在综合性医院从事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17年,擅长运用中西医诊疗手段防治呼吸病、风湿病、妇科病,对中医治疗眩晕病、慢性咳喘、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月经不调、疤痕子宫妊娠、不孕不育等有较丰富的经验。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tywh1688.com/news/show-1260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体育文化网CopyrightAll Right Reserved经营许可证编号:翼ICP备2021002403号-1

京ICP备16041510号-5公网安备11011202003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