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体育院校书记校长会议近日在广州体育学院召开。会议报告了2024年体育教育相关工作情况和未来工作思路,讨论了体育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议题,取得积极成效。
会议表示,2024年体育教育改革初见成效。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完善,体育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进展,体育单招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高校培养高层次体育专业人才进一步创新发展,运动项目学院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各院校积极探索、深化改革、主动作为,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服务体育事业主战场等方面均有建树。综合性大学发挥交叉学科和资源优势,在体育人才培养方面也涌现很多亮点特色。
一年来,总局稳步推进体育招生改革,坚持将体育招生工作系统化、一体化设计,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通过招生项目和赛事设置等,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发挥好体育单招、优秀运动员保送政策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促进后备人才培养。经过多年持续不断推进,2024年体育单招全部项目实现了全国统考,完成了从校考校招到统考统招的改革,考试更加公平公正、科学有效,增强了体育单招的公信力、权威性。同时,围绕总局633项目布局,统筹做好优秀运动员保送上大学推荐工作、研究生冠军班等升学政策,加强研究论证,构建复合型多层次的升学体系,确保优秀运动员有畅通的升学渠道。
一年来,总局系统推进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以足球项目为试点,改革体育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推进体校和本科“3+4”贯通培养的研究论证,确保真正高水平、有天赋、有培养前途的优秀运动员能够进入高校继续深造。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探索高等院校足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国家足球学院试点建设工作。同时,按照“省部共建、多方支持、协同联动、共担共享”原则,总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国家羽毛球学院,支持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建设国家冰雪运动学院。科教司坚持突出选拔真正优秀的青少年运动员的导向,充分发挥高考指挥棒作用,支持鼓励更多有天赋的运动员、经过专业训练的有条件的学生从事体育运动,并且通过高等院校的培养,成长为对体育强国建设有贡献的人才。
一年来,总局积极引导协调体育高等院校参与体育强国建设主战场。召开全国体育院校思政会、举办思政培训班、召开本次体育院校书记校长会等,积极发挥行业指导作用,通过举办培训、研讨、座谈、技能比赛等形式,搭建贯通本科与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撑。依托全国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国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引导高校加强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为体育院校搭建赛事交流平台,共举办9项体育院校赛事,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科学训练素养提升为抓手,不断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和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质量,研制体育单招本科毕业生免试认定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标准,提升运动员职业能力。
会议表示,新时代新征程,体育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随着体育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持续推进,改革的难度逐步增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所带来的新挑战和新问题。
总局科教司负责人表示,2025年,总局科教司将推动全国体育院校、体育职业院校、体育科研院所和招收培养体育人才的综合院校等,锚定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推进体育教育综合改革。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深入研究推进体育招生改革,以三大球人才培养为引领,全面提升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高等院校投身体育主战场,形成服务和教学、人才培养共同提升的良好局面,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协同发展。鼓励体育院校、综合院校、职业院校差异化、特色化办学,协同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真正地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融入体育强国建设的征程中,为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在2024年全国体育院校书记校长会议上,北京体育大学、吉林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南京工业大学、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等7家单位代表作了交流发言,现摘录如下:
北京体育大学
以体为本 改革创新立新功
北京体育大学持续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打造服务体育强国建设的思想高地、理论高地、技术高地和人才高地。
一是坚持以体为本,彰显办学特色。新增足球运动专业、体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做优做强全国体育院校中首个MBA项目,成功引入30多位体育行业高管担任首批MBA行业导师。组建30余支科技团队,为9支国家队200余人次提供训练保障,73名师生入选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创造13金6银1铜佳绩。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完成《全民健身指南》修订等重要任务。
二是坚持铸魂育人,深化体教融合。建成全国首个以中华体育精神为主题的虚拟展馆,启动“中华体育精神颂”体育文化项目建设。学校运动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赛事共获122个冠军,做优做强双创教育。
三是坚持开放互鉴,凝聚办学合力。与拉夫堡大学打造“1+1+1”硕士联合培养项目和“4+1”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与萨格勒布大学共建高水平运动表现研究国际联合实验室;与阿尔伯塔大学高质量共建北京体育大学阿尔伯塔国际休闲体育与旅游学院。加速海南国际学院二期项目建设,与国外知名院校洽商筹建国际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
学校以承接国家运动项目相关重大任务为重点,加速运动项目学院分型发展。建立跨学科交叉融合团队,推进体能训练关键核心技术、运动表现分析、智能体育装备研发等领域链条式集成攻关。完善“一校三区”战略布局,建好海南国际学院,高起点谋划雄安校区建设,全面推进二七基地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中国奥林匹克学院、运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实验室建设,筑牢学校未来发展的“四梁八柱”。
吉林体育学院
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
吉林体育学院突出需求导向,凝练并推广应用型体育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回应国家政策,率先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2020年获批“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建设高校”。11月30日,学校牵头成立“全国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联盟”,全国体育院校齐聚吉林,共同探索资源共享、联合培养、订单培养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院聚焦冰雪运动,提升科技服务水平,紧扣国家政策,整合现有力量,建立“冰雪体育研究院”,打造多领域协作冰雪运动服务保障平台,提高团队科研攻关科技服务水平,助推科研成果向冰雪运动实践转化。科技助力国家、吉林省运动队,屡创佳绩。
同时,学院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打造行业高素质人才培养高地。校政地企合作成立冰雪产业学院,入选“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与中小学合作推进冰雪进校园,与企业共建特色高端冰雪智库,立项课题助力冰雪装备制造业发展,打造人才定制班成为重要人才培养高地。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低空经济战略,2024年率先成立航空运动产业学院,成为国内首个培养航空运动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统筹谋划足球运动发展,成功申报“国家示范足球学院”。发挥专业特长,充分展现体育院校社会服务功能。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发挥优势特色,在人才引育、成果转化、职业培训、企业服务和产业助力5个方面强化协同、深化合作,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增长点。
哈尔滨体育学院
充分发挥冰雪特色办学优势
哈尔滨体育学院充分发挥冰雪特色办学优势,以高素质冰雪体育人才培养为核心,为冰雪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主战场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是立足区位优势,明确服务定位,持续夯实冰雪人才培养成效。开设“五冰三雪”教学课程,完善“冬赛夏训”双周期特色教学模式,建设“学、训、赛、研”一体化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组建冰雪体育示范专业集群和“双师型”冰雪特色教学团队,创立“冰雪体育微专业”和现代冰雪产业学院,培养的运动员共获得包括奥运会冠军12项、世锦赛冠军32项、世界杯冠军44项。
二是厚植创新基础,夯实主攻方向,积极培育突破性成果。2023年《“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背景下冰雪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荣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24年《中国冬奥冠军群体画像与培养激励机制创新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首批11项大众冰雪运动国家标准颁布实施,牵头编撰《中国青少年冰雪项目训练教学大纲》,填补了我国青少年冰雪项目的竞赛训练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空白。开展的《冬奥数据谷(短道速滑)数据库系统建设与应用》项目攻关,已建成国内最大规模的冰雪运动数据库。自主开发的冰雪运动信息化竞赛保障成套设备,以及“激光切光计时”系统填补该领域自研赛事设备空白。
三是牢记职责使命,发挥人才优势,服务国家和本省重要战略任务。学校及学校主办的国家轮椅冰壶队分别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奖项。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国家冰壶男队、女队、混双队获得佳绩。积极推动落实省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国家冰雪运动学院,加快推进四个体系、四个基地、四个平台建设,为后冬奥时期国家冰雪体育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