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这项在“前互联网”时代就早已火遍大江南北的“国民运动”,今年以来在互联网上热度飙升,受到跨越各个年龄段的运动爱好者的追捧,甚至被打上“年轻人健身尽头的运动”“体制内第一运动”等标签,伴随近期羽毛球价格的大幅波动,羽毛球运动相关话题频上热搜。
网络话题升温的背后,伴随着怎样的经济社会状况变化?记者就此展开了采访调查。
上手容易、丰俭由人,让羽毛球具备深厚群众基础
在调查中,爱好者普遍表示,选择打羽毛球作为健身、娱乐的方式,首先就是“上手”容易,参与的“门槛低”。运动量可以根据参与者的实际水平灵活调整,不善运动和年龄大的参与者也容易上手,参与的双方能够跨越年龄、性别,家人、朋友之间可以随时随地“来一局”。而对于追求高强度的参与者来说,也完全可以通过参与高水平的对抗,找到提升技术、挑战体能的乐趣。
从经济上看,在装备和场地方面,羽毛球更是“丰俭由人”。装备方面,羽毛球运动“入坑”门槛相对较低,球拍价格从百元以下到千元以上均可选择,参与者只要有一副拍子、一只球,无论室内和室外、无论有没有球网,在小区空地、社区广场内就能玩起来,而对于追求更好体验的球手来说,也可以选择更高的消费,专业场地上、用更专业的球拍和拉线去获得更专业的运动体验。
还有爱好者为记者提供了一个看起来“另类”但颇具说服力的理由:与另一项“国民运动”乒乓球相比,羽毛球落地之后更“乖”,能够将时间集中在打球上,不用总是四处捡球,“而且用羽毛球球拍不弯腰捡球,在业余爱好者中更是一项值得展示的技术。”
此外,据了解,近年来上海、青岛、北京等城市陆续将羽毛球项目列入体育中考范围之内,成为考试内容又为羽毛球运动进一步巩固了长远的群众基础。
强社交属性受职场人青睐,“第一运动”不止体制内
在近期的网络上,有网友称“年轻人健身的尽头是羽毛球”,还有网友将羽毛球称为“体制内第一运动”,而不可否认的是,确实越来越多的单位将组织羽毛球活动当做,对外拓展职场人脉、对内增进同事间关系的“新赛道”。
在采访中,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羽毛球特别适合“久坐”的职场人,抬头、挥拍、展体、挥臂、目光追逐羽毛球等动作要领,能有效缓解颈肩压力、视力疲劳。在“健康”的底色之上,让羽毛球运动的社交属性得以充分释放。作为具备广泛群众基础的“国民运动”,羽毛球很难说存在绝对的“零基础”,“高手”与“初学者”之间也更容易相互包容,这进一步增强了社交属性,让领导、同事人际关系能够与球技相融合,许多职场新人通过打球,快速融入了集体。有被采访者认为,这种技术、身体素质上的包容性,是同样在体制内流行的乒乓球所不具备的,这也是羽毛球逐渐取代乒乓球成为“体制内第一运动”的原因之一。
此外,某公司负责组织团建活动的行政人员表示,业余羽毛球比赛,更多采用双打比赛,打球中有沟通、有配合,在运动的同时,也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与默契,“更重要的是,羽毛球没有身体接触及对抗,不会有人际关系中敏感的‘冒犯感’,而且相对有身体对抗的运动来讲,受伤的概率也更低。”
在社交网络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下,羽毛球运动甚至成为重要的网络社交载体,有被采访者告诉记者,羽毛球运动特别“出片”,从另一个角度推高了网络热度。“一方面运动服饰的穿搭与手持球拍的姿态很容易摆出各种挺拔、优美的‘pose’,另外羽毛球运动的动作相对舒展、优雅,无论拍摄照片还是短视频都好看。”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随着羽毛球运动的火爆,羽毛球运动的作品流量也“水涨船高”,不少网红开始加入羽毛球的“流量大军”。
运动需求带火的不止场馆,羽毛球陪练成“灵活就业”新方向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中,近期羽毛球运动的火爆,对相关行业的带动性逐步显现,“羽毛球经济”悄然浮出水面。
首先是球馆,伴随参与羽毛球运动的人群增多,更多羽毛球球馆和俱乐部不断出现,甚至有场馆“转行”开羽毛球馆。在采访中,无论是单位羽毛活动的组织者或者是羽毛球爱好者社群的组织者,普遍认为订场地是最困难的事情。“当天预订几乎不可能,尤其是晚间、周末的场地,一般要提前一周左右。”“如果临时想定,那就只能捡漏上午或者饭点的”。
而且场地价格近年来同样水涨船高,一线城市的大部分商业体育馆,一个小时的羽毛球场地费用大约在120元至200元之间,在二线城市,羽毛球馆的场地费也在每小时40元-120元之间。部分场馆还针对“散客”推出了按小时收费的个人消费方式,预订后进场随机找“搭子”一线城市价格在30元到60元不等,每块场地分配4人。
与此同时,羽毛球陪练也逐渐成为一个就业方向。记者调查发现,这一行业的从业者部分是羽毛球馆的教练,在提供场地的同时,提供“私教”的服务,每小时收费在60元到200元之间;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开始通过当羽毛球陪练实现“灵活就业”,他们会在网络平台上发帖提供陪打或者教练服务,每小时收费在30到60元之间,如果能够晒出相关运动水平证书或教练员资格证,收费会贵一些。而不少羽毛球爱好者也养成了网络上寻找高水平的羽毛球“搭子”或者陪练的习惯。某羽毛球俱乐部的教练告诉记者,现在每天都能约上好几场陪练,尤其晚上的时间段,他告诉记者:“从客户的年龄跨度、水平跨度上能看出来,现在羽毛球活动是真的火了。”
羽毛球涨价导致打不起?供需失衡或提示产业起飞“临界点”已到来
“现在一桶球基本在100元以上了”,有羽毛球爱好者告诉记者,“尤其大牌的,200、300还不一定买得到”。据了解,今年以来,几大头部羽毛球厂商多次上调售价,截至发稿,羽毛球售价普遍较去年高出30%,部分大牌一桶球的价格甚至翻番。
伴随涨价的是缺货,以某羽毛球头部品牌为例,其京东自营店里的6款天然羽毛球已全部售罄,能买到的均为塑料球或尼龙球,其天猫旗舰店内也仅有一款天然羽毛球在售,12只每桶折后价格高达320元,平均每只球价格约为27元。有爱好者开始转用无标球、“杂牌”球或者尼龙球来进行“平替”。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羽毛球的涨价,同时存在供需两端的因素。
一方面,羽毛球运动的火热造成了需求的持续增长,“球拍、球鞋等都是很耐用的装备,球是最大的耗材,在激烈的对局中,一个小时可能要换几个球。”有羽毛球场馆经营者表示。
另一方面,在供给端,记者咨询各电商平台客服,得到的回复均为,羽毛球缺货是因为厂商产能不足,目前尚不清楚重新上架的时间。有多家财经媒体对此进行报道,本轮羽毛球价格飞涨主要是因为作为核心材料的羽毛出现了周期性的短缺。据了解,目前通用的羽毛球由16根鸭、鹅翅膀上的大羽组成,而平均每只鸭可供使用的大羽仅有14根左右,鹅可供使用的大羽有20根左右,而羽毛作为肉食类养殖鸭、鹅的副产品,又受畜禽养殖肉类市场波动的影响。尽管羽毛球运动火热,但当下影响力依然无法与肉类消费市场相抗衡,不足以将羽毛球需求端的价格波动及时地传导至禽类养殖户那里,或者羽毛球消费市场的体量还不足以让养殖户为了专供羽毛球而增减鸭、鹅的养殖数量。
而这次羽毛球涨价体现出来的供需失衡,从一定程度上可能提示了产业起飞的“临界点”的到来。对不断升温的羽毛球运动来说,从需求端发起的产业链调整需要一段时间,而调整的力度则需要长期的消费需求的支持,如果羽毛球运动能够长期保持当下的热度,从羽毛球到畜禽养殖的产业链自然会调整到位,羽毛球产业则自然随之“起飞”。
将视野放到文体产业更大的维度上,近年来飞盘、掼蛋等强社交属性的“网红运动”在短时间内“你方唱罢我登场”,热度快速上升又快速下降。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羽毛球运动如果能实现“长红”到“爆红”,再到高热度的高水平“长红”,并通过需求端带动整个羽毛球产业的发展,则可能成为文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标杆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