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搬迁社区,自从装上了乒乓球台,我们几个老哥们天天来这儿打球,终于不用跑外面去找乒乓球台,也不用排长队等了。有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地方打乒乓球,我们心里都挺开心的。”接受记者采访时,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牟家社区的牟大爷说。
自2023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关于开展“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活动 进一步推动群众身边健身设施建设的通知》以来,青岛市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推进区市因地制宜持续优化市民家门口的体育健身设施,崂山区则以“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社区健身服务功能,提升群众“体育幸福感”。
国球进社区 提升幸福感
“为丰富居民文化体育生活,提高居民身体素质,我们主动回应群众需求,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有需要的小区为居民安装乒乓球桌,给乒乓球爱好者打造安全舒适的活动场所,以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崂山区教体局体育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崂山区168个社区配建乒乓球台118台,其中,城市社区乒乓球台覆盖率达100%。
崂山区充分利用已配建的健身设施定期举办乒乓球等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大力打造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定期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组建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队,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活动,为居民传授运动技能和科学健身方法,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普及全民健身文化。
左岸风度社区相关负责人说:“我们社区面积大,居民数量多,爱好乒乓球运动的居民也多,自从社会体育指导员定期来社区开班授课后,大家的热情更加高涨,每次上课都争先向老师请教切磋,带动了更多的居民参与到乒乓球运动中。”
作为“乒乓迷”的王先生在刚刚结束的王哥庄街道社区乒乓球比赛中“大杀四方”,也结交了众多志同道合的好友。“跟着专业老师学进步神速,以前天天坐在办公室活动比较少,虽然喜欢乒乓球但是打一会就很累。现在不但感觉身体素质强了,打球没有那么吃力了,还学到了很多技巧。前两年社区乒乓球比赛我都排不上名次,今年我拿了个人、团体两个第一!希望下次和伙伴们去参加区里、市里的比赛也能有个好成绩!”
国球进公园 拓展新载体
在崂山区,深圳路体育公园一期提升工程正加速推进。深圳路体育公园2013年建成,过去10年中,这里成为周边居民享受体育锻炼、休闲时光的好去处。2023年,崂山区启动体育公园周边整治,为深圳路体育公园新增休闲广场、儿童活动场地、乒乓球运动区、8人制足球场、标准网球场等,造就了一处体育“打卡地”。这个10年“老公园”的再提升,总面积将扩大2万余平方米,更加凸显运动“打卡地”的属性,让周边居民充满期待。
这其中,就有专门设置的乒乓球运动区,周围绿树环绕空气清新,来这里打球锻炼,身心愉悦。深圳路体育公园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乒乓球运动区免费对外开放。除白天开放外,晚上约6点至10点就会亮灯,让市民晚上也能来锻炼身体。”
球友刘女士表示,自己来这里打球差不多两个月了,之前这里有3张乒乓球桌,后来公园扩建提升后,就增加至6张乒乓球桌。这里的空气很清新,来这里打球,心情会很放松,同时也能认识很多朋友,一起切磋交流。
截至目前,崂山区为各类公园配备乒乓球桌100余台。
人人打乒乓 普及育人才
无论是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成“8分钟健身圈”,还是组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崂山区均把体育作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让体育运动变成全区人民的生活方式。
截至目前,崂山区每万人“三大球”场地10.6片,人均场地面积5.06平方米;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2人,体育指导志愿服务活动直接惠及群众15000余人次;全年各类活动累计参与30万余人次,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占常住人口的58%。
崂山区以“国球两进”为契机,在引导社区群众参与健身的同时,推动赛事活动向街道、社区延伸,让群众赛事活动的触角进一步深达基层、直达百姓家门。每年定期举办高标准区、街、社区乒乓球赛事,“以球会友”“人人乒乓”氛围进一步深入人心。
“我们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常态化举办街道级、社区级乒乓球比赛,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切磋技艺、展示风采、互相交流的平台。另外,我们也创新性地设计了趣味乒乓球比赛,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全民运动,增强身体素质。”金家岭街道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除此之外,崂山区还将“国球两进”活动与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相结合,目前全区40所中小学综合利用场地、师资、赛事等优势,长期开展校园乒乓球项目普及推广和竞技乒乓球运动训练,全面储备乒乓球后备人才,为基层体教融合工作开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等拓宽思路、提供经验。(转自4月11日《中国体育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