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心医生:郭剑锋
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中医师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先出现“寒”字的节气。在这一时间节点,天气将由凉爽渐渐转变为寒冷,早晚温差加大。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甚至毛发脱落、大便秘结等一系列秋燥症状。因此,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
寒露饮食可以酸、甘、润为主。中医食疗学认为,五味中的酸、甘可化阴生津,黑芝麻、核桃、花生、雪梨、蜂蜜、甘蔗、银耳、百合、莲子、荸荠、莲藕等食物,可养阴、生津、润燥,缓解人体干燥症状。要少食辛辣刺激、熏烤等食物,避免损伤人体阴精。
心情愉悦,走出秋郁。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季也是精神疾病复发的高峰期,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来说,秋季养生必不可少。进入秋季,阳气宣散趋于收敛、闭藏,日照时间短,气温渐降,万物凋零,人的情绪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抑郁症患者更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思虑过重等情况。秋季易燥,燥能伤阴,人容易上火,变得烦躁不安,焦虑的患者也会疾病反复,患者和家属一定要注意预防。此时应多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有助阳气生发,转移低落情绪。天气晴好时,可到户外慢跑、登高,特别是登山运动,可令人心旷神怡,消除忧郁和惆怅。
寒露保暖,脚不宜露。民间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养生保健谚语。由于人的两脚离心脏远,血液供应相对较少,所以特别容易受风寒侵袭。而一旦脚部受凉,就很容易使人体抵抗力下降而患病。因此,寒露时节让脚部保暖是养生的重要原则,不要赤脚露腿,以防“寒从足生”。
在生活起居方面,应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
寒露“秋冻”,需因人而异。“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中的“秋冻”,是指在秋季应慢慢添衣,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为适应寒冷的冬季做好准备。但是,身体抵抗力不太好的老人、孩子,如果在寒露时节过度追求穿着单薄,恪守秋冻的“戒律”,反而容易引起呼吸道、心脑血管、消化道疾病。因此,寒露时节,不宜盲目“秋冻”,体质不好或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要注意保暖防冻。(沈蕾 胡启梅 杨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