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女足世界杯·评论|我们该如何享受足球

   2023-08-02 湖南日报5850
导读

文|陈普庄在昨天对中国女足的赛前分析中,我说道,中国女足应该放弃幻想,好好“享受足球”。赛后我却发现,在1比6的比分面前,和女足姑娘谈“享受”,未免有些残忍。恣意挥洒,是一种享受。棋逢对手,是一种享受;

文|陈普庄

在昨天对中国女足的赛前分析中,我说道,中国女足应该放弃幻想,好好“享受足球”。赛后我却发现,在1比6的比分面前,和女足姑娘谈“享受”,未免有些残忍。

恣意挥洒,是一种享受。

棋逢对手,是一种享受;

虽败犹荣,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但降维打击、无力还手,只能是一种煎熬。

队员王霜在镜头面前自责:“我们不是好的榜样”“谁也别学了,看看我们的近邻日本,为什么她们的(足球)DNA始终如一,且越来越好”。话虽意气,却令人唏嘘。中国男足多年来面临的赛后自责、反思,几乎毫无避免地朝着女足劈头盖脸而来。王霜,不过是又一个泪洒金州的范志毅,报国无门的孙继海。

并非“不是好的榜样”,而是像王霜这样的榜样太少了。

之所以人家的“DNA始终如一,且越来越好”,也是因为,像王霜这样的优秀球员太少了。

果实寥寥,不一定是树的问题,问题可能来自土壤,也可能是培育方式不对,可能各方面都有问题。

问题是,问题讨论得多了,谈问题本身就会成为一个问题。

14亿人,就找不到11个踢球的人吗?一定能找到,但不是现在。这11个人可能正在刷题,玩手机,考钢琴。因为刷题可能帮助他们考个好分数,玩手机可能获得更直接的快乐,考钢琴,可能为他们今后升学加持……而踢球,“有什么好呢?踢到国家队又能怎样呢”?

讨论中国足球的话题,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在讨论一个关于未来的话题,它不仅仅关乎足球,还可能关乎体育与教育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

于是,每逢中国男足踢完预选赛,中国女足被淘汰,这一天便成了所有足球人——包括球迷——最悲观主义的一天。

关于未来的话题,我们以为可以交给时间,但一段时间过去,你会感慨:时间都去哪了。

改变,并非没有发生。过去几个月里我看到:湖南,一个并非职业足球沃土的省份,已经开始部署女足青训;石门,一个偏远的小县城,在校园男足蓬勃开展的同时,女足也在悄然盛行。这是令人欣喜的一面,但与此同时,看似热闹的校园足球,学生们拿到运动等级证和大学录取通知书,还有多少人会坚持在球场上?

说到“坚持”,这个话题就变得更虚无了。因为坚持不等于热爱,热爱无需“坚持”。看看巴西队的马塔,37岁,那叫一个纯粹,那叫一个热爱。一个本末倒置的问题是,我们讨论如何搞好中国足球,终极目的居然是“男足要出线”,或者“女足要成绩”。11个人踢世界杯只能算是水到渠成,让11万人、11亿人参与足球,既是方法,也是结果。

中国足球要改变,人们看待足球的视角要发生根本改变。回到本文开头的话题,要想在世界杯赛场上享受足球,可能需要更多人在接触足球的第一秒开始享受足球。

你爱足球吗?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tywh1688.com/news/show-1006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体育文化网CopyrightAll Right Reserved经营许可证编号:翼ICP备2021002403号-1

京ICP备16041510号-5公网安备11011202003713号